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影片评价:

  影片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在烂番茄影评网,它取得了92%的好评度;在Metacritic网站收录的超过100篇的主流媒体影评中,它获得了85的高分。
  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综艺》的影评人,称赞西蒙·比弗伊的剧本“精细复杂,构造聪明而巧妙”,本片的摄影“深入人心”,剪辑“扣人心弦”,最后麦卡锡总结道,“它是一部巧妙的剧情片,也是得以一窥一个越来越聚焦于世界闪光灯下国家的机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充满生机,虽然是由外来人士制作,但他们很显然已与这个地方心心相印。”而别的全国性大媒体也纷纷给出极高赞誉:“扣人心弦,让人激动,同时既令人心碎又使人振奋”、“娱乐性极佳,活力四射,也许是我能承认的最娱乐的杰作之一”、“我对这部电影不仅仅是钦慕与赞美,而是狂热的爱”……
  在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有前途新人在内的三项大奖。
  一、西方、印度、中国
  有时候,写一篇国外电影的影评于我个人是件会有些犹豫的事,因为人类的感情虽然共通,但另一个社会的文化毕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我相信我们一些电影专业人士对很多西方电影的理解,恐怕还不如西方的很多普通民众,因为那是人家自小浸淫于其中的,比如说《布什传》,我们的专家再钻研,恐怕也不如一个美国老百姓感受更深。就好像《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的色彩和东方元素能唬住不少老外名家,但片中人物的满口胡说八道却瞒不了我们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一样。对异文化的误读有多大,看看美国教授写的金庸小说的书评就知道了。
  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很有意思,第一,它由一个英国导演拍摄一个完全印度的电影,而在文化表现上极自然,绝无生硬之感。第二,它由中国影迷看来,又如此感同身受,毫无隔阂。
  第一个问题,电影结束之后有段和电影无关的歌舞表演,由片中的男女主角领头,一下子脱离了全片的写实氛围,让人想起印度风靡世界的代表片种歌舞片,让我猜想丹尼·保尔有可能是印度歌舞片的影迷,就像昆汀是武士和功夫片的影迷一样。现代东方文化在西方很吃香,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更是有不少拥趸,比如赫赫有名的涅盘乐队,比如理查德·阿滕伯勒会拍摄 《甘地传》 ,比如大科幻家凡尔纳从小就向往印度,他的《海底两万里》的尼摩船长就设计成印度人。
  第二个问题更好解释。今年我看诗人西川的书《流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有句很传神的话,“印度是一个把所有社会问题用放大镜放大的中国,所以要了解中国,去了解印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大意)所以我们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很多情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诱骗儿童,训练并将其致残成乞讨工具的丐帮集团。方兴未艾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综艺节目(顺说一句,你看许冠文70年代的喜剧,里面已经有对这类节目的讽刺,而我们不过晚了三十年而已)。虽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仍然腐败横行阶级分立的社会现实,还有经济腾飞,宗教冲突等等。
  所以看片的过程中,我时常误以为自己在看一部中国电影。通过讲故事来引出一个人的大起大落的一生的叙事方式,如《南海十三郎》;从质朴的乡村文化到经济腾飞的现代社会的巨变,如《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兄弟俩在未建成的高楼上往下看的场面,像极了《风柜来的人》里几个少年被骗去楼上看电影的场面);人的一生带出整个历史的变迁,动荡,则如《悲情城市》。
  诚如西川所说,印度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因此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才是愤青们常挂在嘴边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来看”的一部电影。感谢丹尼·保尔,他以一个局外人不带偏见和局限地拍摄了一部东方电影,而能令另一个国家的东方观众为之感动,受益。
  二、丹尼·保尔之涅盘
  我以为这是丹尼·保尔最好的作品。
  它不像《猜火车》般只是迷恋于电影技巧的炫目,影像感的新奇和敏锐,也不是像《28天》系列般,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极尽黑暗残酷的挑战人性与道德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些作品也是很好的作品,但仍然还只是小格局里的好作品,只见到作者的才气,锋利,但还看不到作者的胸襟,情怀。
  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丹尼·保尔首度具有大气平和气度的电影。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从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
  从这一点来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是丹尼保尔与编剧赛门·波弗伊的一次完美合作,后者填补了前者一贯在故事性,人物塑造方面的不足。赛门·波弗伊是《光绪六壮士》的编剧,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在他的作品中一脉相承。
  以《猜火车》成名的丹尼·保尔,在本片中完成了他在电影事业上的一个飞跃,在我看来不亚于拍《群尸玩过界》起家的彼得·杰克逊,忽然拍出了《指环王》。犹如印度宗教中的比拟,这是丹尼·保尔的涅盘之作。
  三、三个火枪手
  电影开始的叙事方法让我想起《公民凯恩》 ,以不断的讲叙和回忆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全部内容。虽然后来的结构并没有想象中复杂,而更接近于《香水》等片,为好莱坞电影所经常采用。但电影故事大气恢宏,细节感人至深,构成了这样一部佳作。
  贯穿影片始终的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是非常传神的设定,也为这部底色颇为残酷的电影赋予了传奇的气质。
  最感动的是“三个火枪手”被乞丐集团诱骗,杰玛和哥哥舍利姆逃出,而另一个孩子却被毒瞎了眼睛成为乞讨工具,后来杰玛回到孟买,在街头找到这个伙伴,给了盲眼的他一百美元,当这个孩子确定这是一百美元后,很高兴地抚摸杰玛的脸,说:“杰玛,看来你现在是大人物了,我为你高兴。你很幸运逃了出来,而我比较倒霉。”这个孩子的善良和达观让人动容,也让我暗暗希望,那些还在粉饰现实的管理者,以及有力量能够改变社会现实的大人物,能够来看看这部电影。能够有所触动。
  三个火枪手中的另一位,杰玛的哥哥舍利姆,同样塑造的非常成功,他与杰玛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没有任何道德约束,没有不现实的浪漫气质,他相信适者生存,行事果绝。他有救杰玛的勇气,有杀死黑帮头目的果断,也有出卖拉提卡换取富贵的贪婪和残忍,但在最后一刻,却被杰玛的执着所打动,救出了拉提卡,将自己埋在毕生追求的金钱中,与首领火拼,从容赴死。其实这个人物最接近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的共同性格,即对俗世的声名财富有着热烈的追求,但又将友情置于自己最为看重的名利之上。
  四、黑暗童话
  片中的人物很多相当深刻,具有深意,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主持人,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典型形象,光鲜满
贾马尔参加贫民富翁游戏现场
目,而丑陋委琐的灵魂就包藏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他可以利用一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随时分泌的善意和温情——这些于他都是商品和工具。当他的谎言被戳穿时,当着观众的面他不会流露出内心的恼羞成怒,而是热情满满的对杰玛祝贺,但随之即向警察诬告,逮捕了杰玛。主持人以一个假的答案诱骗杰玛上当那一幕很是传神——的确,一个在社会上浸淫多年的老油条可以用他的年龄积累的力量(尽管这力量绝不来源于他自身),轻易的毁掉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的纯真(想想《女人香》里的校长,《坏孩子的天空》里的老拳击手吧),而早早见识过世界与人性的残酷的杰玛识破了他,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细节——虽然近乎童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杰玛。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人物让庸庸碌碌的我们为之惭愧,警醒。
  杰玛在最终赢得千万奖金之后,呆坐在墙角,此刻改变他的并不是贫民窟到百万富翁的巨变,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与朋友和爱人的重逢。拉提卡与杰玛在历经各自的坎坷之后终于拥抱在了一起,拉提卡的脸上是逃亡换来的刀疤,它提醒每个观者,这个世界固然残酷的超出每个人曾经的想象,但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坚持,追寻。
  我很喜欢杰玛赢得大奖之后,全印度的观众为之庆祝欢腾的场面,杰玛赢得的是金钱吗?并不完全是。那些观众得到了什么呢?只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杰玛是一个童话,是他们一个梦想的寄托罢了。
  而我们的感动也无非如此。
  五、穷小子暴富只是一个“印度梦”
  《印度斯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在给新德里的贫民窟儿童放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时,那里的儿童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并表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我们也受到警察的‘骚扰’,有些孩子学坏了,走上了犯罪道路,也有黑社会威胁我们,让我们帮助物色发展目标,影片同我们的生活简直一模一样”,孩子们表示。10岁的苏迪普看完影片后说:“真是太棒了!(影片)说明如果我们也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们有一天也可能成为百万富翁。”苏迪普平时的“工作”是给婚礼游行队伍举灯。“是的,是的,我们也行!即使成不了千万富翁,总能当个‘十万富翁’吧。”(注:印地语中有一个专门描述“十万”的单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故事交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叫做“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而在现实中也真的有这样一档节目。这个源于英国的电视现场秀的印度版从2000年开始播出,当时的主持人是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塔布·巴禅。从2005年起,该节目的最高奖金从1000万卢比提高到2000万卢比,主持人也换成了新一代宝莱坞明星沙鲁克·汗。因此可以说电影中的情节与现实完全吻合,也是吸引印度观众心理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说到印度的电视现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除了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美国偶像”也有一款印度版的“印度偶像”,再加上印度本土的音乐选秀“萨莱噶马帕”(都来米发索)以及各地方电视台的类似节目,一共不下几十种。从记者身边的朋友对这类选秀节目的热衷程度可以看出,现场秀在印度具有强大的观众和市场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未见到像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样出现一个穷小子一路过关斩将赢得千万元大奖的故事。从近9年来的电视选秀获奖情况来看,赢得千万大奖的一共只有三四个人,他们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家庭背景属中产阶级以上。例如2000年千万大奖的获得者哈·纳瓦特是孟买一名警察局长之子,在普内市的一所大学读书,2005年拿到1000万卢比奖金的布拉杰什·杜贝则是一名工程师。 不说别的,单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贾马尔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一点就值得怀疑。熟悉印度的人都知道,语言、尤其是英语几乎是衡量一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印度社会的下层几乎不讲英语,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以本民族语言为媒介的。贾马尔以一个贫民窟的穷小子出身,尽管天性聪颖,但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那样一口流利的英语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朗读者》:“平庸的恶”、失落的正义和宽恕

zerone 发布于:2009-02-16 08:16
《朗读者》:“平庸的恶”、失落的正义和宽恕

宽恕不可宽恕的
  ——德里达
1
汉娜·施密芝在获得自由的前一天在监狱里自杀了。麦克·伯格忍着巨大的悲痛和内疚走进了她的狱室,书架上整齐地放着他寄给她的录音磁带,还有一些她学会读写后借来阅读的书籍。

在这些施密芝阅读过的书籍中,有一本就是著名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艾希曼是第三帝国保安总部第四局B-4课的课长,曾通过自己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专长把百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战争快结束时,火车车皮不够用,艾希曼便让被捕者自己步行走向死亡营地。

阿伦特(犹太人)作为《纽约客》的特约记者在耶路撒冷旁听了对艾希曼的审判。让阿伦特震惊的是,这个“杀人魔王”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表现得毕恭毕敬,甚至像一位绅士。

在艾希曼身上,阿伦特看到了:“恐怖的、难以表述的、难以想象的恶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

艾希曼确实是一个尽忠职守、严谨勤奋的官员,每天埋头于时刻表、报表、车皮和人头的统计数字,极具工作效率。第三帝国的“国家理性”完全支配了、也合法化了艾希曼这样的“平庸”官僚的行为。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齿轮。

阿伦特认为,使得纳粹的罪行得以实现的绝大部分人都具有这种“平庸”特征,他们轻易地放弃了个人判断的权利。在罪恶的极权统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灾难可以远胜于人作恶本能的危害的总和。这就是应当从耶路撒冷得到的教训。

《朗读者》的小说作者、柏林洪堡大学法学教授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无疑受到了阿伦特的影响,他对纳粹罪行及其影响的思考始终在“平庸”的普通人的生活层面展开。

那么,汉娜·施密芝真的就是“平庸之恶”的又一个例证吗?

2

汉娜确实是“平庸”的,因为她是一个文盲,还用谎言极力掩饰这一点。换句话说,汉娜由于无法读写(文盲)因而不能从文化及其社会秩序中获得正常尊严,进而把掩盖这种失败作为其一生拼死维护的尊严本身。

汉娜热衷于倾听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强烈,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厌恶和恐惧也就越强烈,这是同一种感情的两面。这让她近乎疯狂地走上了一条维护、追求尊严的道路,为此不惜撒谎,抛弃工作和爱她的人。

这种创伤性的尊严贯穿了汉娜的一生,构成了使她是她的精神核心。这种基本特征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她首先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形象。

和艾希曼作为有文化的“专家”却放弃个人思考判断和尊严相比,汉娜所追求的正好是艾希曼轻易放弃的这一切,虽然这种追求的起点很低而且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个时代在德国普遍弥漫的那种麻木,汉娜显然无法超越这一点。

这种麻木既弥漫在集中营的施害者身上,也弥漫在受害者身上;弥漫在法庭上的审判者身上,也弥漫在被告身上;弥漫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小说比电影更清楚地展示了这一关键内容,电影中只出现了一个在法庭上织毛衣的被告形象)。

在集中营里,无论囚犯还是看守,他们要继续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气室和焚尸炉——杀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们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轻,不得不像被注射了麻醉药或喝醉了酒一样让麻木状态占据自己。

在这种共享的麻木之上,他们形成了一种使恶得以日常化的合作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是非、善恶、生死等基本伦理问题都消失了,只剩下各种本职工作的日常计较。

汉娜的不幸之处在于,在她那条偏执然而值得尊重的道路上,在她成为有文化和尊严的人之前,在她能思考人类的尊严之前,她已经不得不面对了关于人类尊严的大是大非的残酷考验——她没有能解救教堂里的那些犹太人,这是残酷的、有罪的,但这符合她当时的思考和行动能力,符合那个环境轻易强加给一个文盲的一切。
3
审判对汉娜是足够正义的吗?

“纳粹”“凶手”“集中营的女看守”的这样标签对汉娜这样一个卑微的文盲来说是实在是太大、太沉重了,汉娜或许从未能准确地理解这些字眼的含义。然而,这些标签已经足以让多数人在理解她之前已经对她下了判决。

在法庭上,汉娜实话实说,她显然对游戏规则毫无概念,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表达方式也没有概念,更不会知道有罪或无罪、判刑或释放在一个平庸的法庭上往往取决于这些表面的东西。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充满推托、谎言、策略、计算,唯独缺乏对人性的深思、对正义的虔诚。汉娜最终因为要坚持隐瞒文盲的身份而被定为罪首,处以重判。一个偶然的因素就皆大欢喜地了结了这场审判。

审判始终没有触及汉娜身上真正重要的内容(汉娜的拒绝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麦克在研讨课上说出的“理解”这个词是微弱的。很多人都会义正词严地反问,我们真的需要理解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冷酷女看守”吗?

汉娜的确有罪,但这并不意味着审判者就可以简单地根据抽象的罪名、简单地运用法律惩罚她。如果审判不是基于对“这一个”被告的全部特殊性的真实理解,而是基于博弈(各种计算之间的平衡),这种审判不可能是正义的。

法国哲学家、犹太人德里达(Derrida)在思考法(Law)和正义(Justice)时指出:“若一位法官想作出正义的判决,他(或她)便不能自满于只是引用法律。他(或她)每次都必须重新发明法律。”也就是说,“在一独特的情况中重新发明一种正义的关系,这意味着正义不能被降格为约束、处罚或奖赏的计算。正确的或合法的事,很可能是不正义的。”

对汉娜的判决是“正确的或合法的”同时也是“不正义的”。

理解汉娜不是为了免除她的罪和罚,而是使法真正和她的特殊性发生切身的、正义的关系,否则审判就会沦为暴力,甚至只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暴力。阿伦特就认为,为了能正义地审判纳粹的罪行,一般的国内法是无效的,我们必须创造出基于对人类尊严深思的新的法律。

汉娜这个形象从根本上召唤着正义,而不只是同情。

4

那么,麦克对汉娜是足够正义的吗?

麦克和汉娜的关系准确地表现了:经历了二战、在纳粹的罪行面前或合作或沉默或麻木的老一代德国人和年轻一代之间的爱恨交织的复杂关系。

“当我努力去理解时,我就会有一种感觉,即我觉得本来属于该谴责的罪行变得不再那么该谴责了。当我像该谴责的那样去谴责时,就没有理解的余地了。两者我都想要:理解和谴责。但是,两者都行不通。”小说这样表达这种复杂的感情。

其中最关键的是麦克的两次沉默:第一次,麦克知道了汉娜是文盲,却没有告知法庭这一事实,而选择了沉默;第二次,汉娜在监狱里学会了读写,并给麦克写来了字体蹩脚但饱含希望的书信,但麦克却选择了沉默,没有给出汉娜最需要的回应。

在第一次沉默中,最坏的可能原因是,麦克内心不希望汉娜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得以减罪,并回到他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可能是,麦克觉得揭穿她的文盲身份等于毁了她,沉默是尊重她的决定;或两者兼有或更复杂。而在第二次沉默中,麦克需要计较的现实因素就更多了。

在麦克的沉默中,我们甚至能看到前面描述的那种麻木。这种麻木是让日常生活继续下去所要付出的代价。“这样才有可能让我重新回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并在这种生活中继续生活下去。”

麦克唯一做的是,给汉娜不断地寄自己的朗读录音。这是麦克在重重矛盾中所能找到的唯一合适的接触汉娜的位置。此时,朗读从原来的肉体之间的、面对面的,变成了抽象的语音。朗读延续了,但爱已经消失。汉娜终于通过磁带学会了读写,但最终没有获得真正的理解(正义)和宽恕。

汉娜没有拯救犹太人,麦克也没有拯救汉娜。在罪面前,在生活的各种牵绊中,麦克没有勇气再去面对自己曾经的爱,更没有勇气把他的爱变成真正的宽恕。

德里达说,宽恕“不可能宽恕的”才是宽恕。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宽恕,它的每一次具体实践(实现)都会打破原来关于什么是能宽恕什么是不能宽恕的经验和界限(解构宽恕原来的可能性),就像正义的每一次具体实现都会要求法的重新运用甚至发明(解构法之运用的原本可能性),就像真正的爱是爱那些超越你并更新你的事物(解构自我的同一性),否则就只是变相的爱自己(自恋)而已。

无论是宽恕,还是爱与正义,都需要一个超越性的维度,否则就会被日常生活的平庸所吞没,或者被罪所压垮,或者被计算所腐蚀。

影片的结尾处,麦克把他原本疏远的女儿带到了汉娜的墓地前。的确,他有责任把汉娜的故事向下一代(未来)重新讲述一遍,而这个重新讲述的故事应该不只是关于罪与罚,更是关于爱、正义和宽恕。

我喜欢听你朗读

瞬间的永恒 发布于:2009-02-03 22:14
8.9
朗读者 (2008)
影评(352)
收藏(1191)http://www.mtime.com/my/1248060/blog/1665041/
今天,我把《朗读者》又看了一遍,记得第一次看时,内心总有一种郁结之痛,无法名状。可是这一次看完却依然觉得,有那么些说也说不出、道也道不明的感觉停滞在我的喉咙口。
  记得刚上大学时,曾在校图书馆看到过这本书,当时信手一翻,便觉得不同寻常,时隔两年之后,再一次看到电影时,那时的情愫便渐渐浮上心头···作者本哈根说:“人不因为曾做罪恶的事而完全是魔鬼。”汉娜,原著中悲苦异常的角色,一个集中营的女看守带给我的又岂是我的几句庸俗的言语可以说清的。
  结尾处,汉娜离开了人世,伫立于寒风中的迈克,如果能诵读汉语,涌到心头的,我想必定是李商隐的那首《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最后两句,伤感啊)。亦或许是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许是想到了在法庭上见到汉娜的情景:从不伦之恋的青春殇逝到严肃义正的法庭辩论,这对于少年迈克而言,经历的不仅是青春期的性与爱之惑,还有成长期的罪与罚之苦。
  一场“不能之爱”,一场“不伦之爱”却可以打动亿万人的心。我曾向同学们推荐过这本书,但他们当时可能并不为之动容,翻了两翻就束之高阁了。现在想起来,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因为我的推荐而又再一次的翻开来朗读···  
  我记得卡夫卡曾经这么说过:“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我想《朗读者》正是这把斧子,让我还在悲戚着的心,因为寒冷的外空气而提前被凿破。
  我终于相信了著名作家莫言的一句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让人欲哭无泪的。”
电影中你不会看到任何纳粹党徽和制服,但是你将看到更多的对屠杀与人性的探讨。可要是,你曾翻过原著的话,感受到得,我想将不仅仅是这些···
如果说,我曾想像《朗读者》的主人公一般仅仅只是为了爱,愿意花上一生的时间去为一个人朗读,那么谁又愿意听我朗读呢···

朗读者

  【别名】 朗读者
  【英文名】The Reader
  【德文名】Der Vorleser
  【类型】 剧情 爱情 历史
  【语言】 英语
  【地区】 美国 德国
  【片长】 124分钟
  【色彩】 彩色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 DTS
  【制作成本】 $32,000,000
  【首映】 美国 2008-12-10
  【级别】 美国 R
  【生死朗读观看】http://www.aebee.cn/thread-1450-1-1.html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Stephen Daldry
  【编剧】
  本哈德·施林克 Bernhard Schlink
  戴维·黑尔 David Hare
  【监制】
  安东尼·明格拉 Anthony Minghella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斯科特·鲁丁 Scott Rudin
  【摄影】
  克里斯·门杰斯 Chris Menges
  罗杰·迪根斯 Roger Deakins
  【演员】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Hanna Schmitz
  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Michael Berg
  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Young Michael Berg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处在盟军和苏军的管制中,万事萧条,百废待兴。生活在柏林的15岁少年米歇尔·伯格患上了猩红热,但他仍然时不时的坐车到很远的图书馆中找寻自己爱看的书籍,对于这位身处战后管制区的少年而言,这是他仅有的娱乐。米夏在公车上意外结识了风情万种的售票员汉娜,这位比他年纪大得多的漂亮女人,在青春期少年米歇儿的心目中是最让他魂牵梦绕的人,但是他也并不敢与汉娜攀谈。直到有一次路上米夏的猩红热病发,汉娜将他送回家,两人才开始渐渐交谈起来。病好的米歇尔前往汉娜住的地方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在汉娜的屋内,米夏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快乐。
  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情欲变成了爱情,他和汉娜私下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人在汉娜的公寓中度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汉娜常常叫米夏带来不同的书籍,然后慢慢地读给他听。同时,汉娜还监督着米夏的学业,并不允许他就此荒废自己的功课。可惜两人毕竟年龄相去甚远,米夏和汉娜的矛盾渐渐爆发,开始有了争吵,而汉娜在米夏眼中也变得不可理喻和歇斯底里,因此米夏开始和其他女人暗中交往。终于有一天,当米夏前往汉娜的公寓,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这段无果之恋也走到了尽头。
   米歇尔顺利地继续着学业,大学时他选择了法学专业,而他也交了新的女朋友,汉娜渐渐成了他生命里美好的回忆。毕业之前,米歇尔作为实习生前往旁听一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在审判席上,米歇尔做梦也没有想到,坐在战犯座位上的,竟然是汉娜!审判开始了,原来汉娜曾经做过纳粹集中营的看守,面对事实,汉娜供认不讳,所有对她的指控全部痛快地承认,审判进行得很顺利,面对汉娜的将是终生监禁。但米歇尔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汉娜曾经是这样的人,他开始调查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最后米夏发现了一个令他无法想像的事实真相……
[编辑本段]影片幕后

  《生死朗读》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目前这本作品不但已经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球卖了上百万本,而且还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代》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德国小说。
  在2002年奉献出那部让观者动容,且获得了奥斯卡9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终助妮可·基德曼夺得后冠)的《时时刻刻》之后,导演斯蒂芬· 戴德利苦寻良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下一部电影计划:改编《生死朗读》。这个饱含着爱,罪恶,秘密与救赎的故事在打动全球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也正是因为面对着如此令人唏嘘的故事,戴德利感到了无限压力。早在开拍前和韦恩斯坦公司商谈影片时,戴德利就一直被自己能否把握好这部电影的改编所困扰。还好家人和影迷给了戴德利力量与自信,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生死朗读》顺利拍竣。
  虽然事关二战与纳粹的影片多如牛毛,但斯蒂芬·戴德利对本片能脱颖而出充满信心,因为《生死朗读》对那段惨绝人寰往事的观点非常独特:它不再关注那些惨无人道的罪行,也没有惨烈的画面作为刺激,而是全心全意把焦点放到了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的往事。“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刽子手,更多的人都是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罪恶之中,像汉娜一样,”斯蒂芬·戴德利说,“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只是没人关注过他们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往往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也正是这样的独特观点,才使《生死朗读》从斯蒂芬·戴德利的选择中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辉,顺利得到了这位奥斯卡提名导演的青睐。而如此有威慑力的故事,再加导演与主演的小金人星光,《生死朗读》当然早就在各大媒体的“09年奥斯卡预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催人泪下的原著
  每一个看过《朗读者》同名原著的读者,几乎都为书中汉娜的悲惨命运而潸然泪下。原著小说是连续多周的畅销书籍,并被译成了十多国的语言文字。对于这次的电影版,曾经在2002年凭借《时时刻刻》横扫金球奥斯卡的导演史蒂芬·戴德利也坦言倍感压力:“这是一本有很多读者曾经为之深深动容的小说。在和电影公司商量影片的拍摄之时,有时候我在睡觉之前常常想,我究竟是否能够把握好这部电影的改编?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的家人和不少影迷一直支持鼓励我,他们对我说,‘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把握住它’,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着自己如何能够做得更好,现在影片终于拍摄完毕了,我真的得感谢他们,他们给了我太多的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提及影片中有关于二战和纳粹的故事,史蒂芬·戴德利也是感慨良多:“ 第一次看这本小说是,我很惊叹于作者本哈德·施林克的视角竟然如此独特。也许很多人提及二战中纳粹灭绝人性的表现,去关注的都是一些惨无人道的罪行,但小说用了另一种触角,他关注的是在战争中,一些普通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对这个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也许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更多的人会像汉娜这样,不自觉的参与到一个罪恶当中,并且自己也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是从来就没有人关注过他们。这部小说提供了这样的思路,我们终于可以明白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里,更多的事实真相。”
  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
  对于出演《朗读者》中汉娜的角色,凯特·温丝莱特说:“ 这个角色是我演艺生涯中颇有难度的一次演出经历,因为汉娜的身份很特殊,而影片中,她的身份经历了几次转换,有几场戏例如法庭上面的情景,我在演出前都很紧张,这种感觉很久没有了。这个角色让我有一种责任感,使我不得不认真的演出她。曾经我还和导演认真考虑过,角色的身份是德国人,是否影片本身也应该用纯正的德语来进行对白,后来我发现这个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符合影片在美国上映的相关规定……最重要的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德语(笑),配音那更加不好,气氛就完全被冲淡了。所以最后我和导演商量之后,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观众在电影中可以找到答案。”
  虽然影片的焦点都集中在扮演汉娜的凯特·温丝莱特身上,但男主角成年米夏的出演者拉尔夫·费因斯也不是等闲之辈。同是英国演员的他,以《辛德勒的名单》《红龙》等电影为人所熟知,对于米夏这个角色,拉尔夫·费因斯说:“ 这个角色从我看剧本的第一眼起就喜欢上了,他是整个电影的旁白,也是讲述人,在影片里,观众会跟随他的回忆慢慢的进入整个故事里。他在影片的最后祈求一种救赎,这种救赎也同样打动了我自己,因为他的确伤害了其他人,虽然这种伤害并没有涉及肉体,以致于他不会收到法律的惩罚,但他已经为自己所忏悔。这也是这个角色最打动我的地方,我希望同样也能打动观众。”
  影片中给扮演少年米夏的演员大卫·克劳斯所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影片中,他与凯特· 温丝莱特有大量的对手戏。对于这个年仅18岁的德国少年,他对这次在《朗读者》中的演出显得很兴奋:“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接到这样的角色,我很感谢导演能够在这么多选角的人选里肯定我。从我小时候起,我的父母就对我讲述着国家的历史,我也很清楚影片发生的年代中的故事,不过导演显得还是不太放心,他常常在片场问我,嘿,大卫,你对这段戏有没有什么疑问?这让我很轻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能和他沟通。凯特·温丝莱特是非常棒的演员,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和她如此近距离的演对手戏,整个影片的拍摄对我而言都是相当宝贵和难忘的经历!”
  电影一开始便是迈克的猩红热,预示着不安。迈克与汉娜有着共同的特点:自闭。迈克很少交际,而且有着强烈的自卑。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鼓励,而此事汉娜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而且是一种某种关系的互补。
  汉娜熨烫胸罩时的眼神,似乎传达了与性有关的感情。同时,当听到迈克无聊时读书时,心中充满了想往和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读书的乐趣。当她让迈克去提上两桶煤时,似乎包含着什么。
  青少年迈克对女性的好奇与汉娜的压抑导致了双方关系的发生。而当他们尝试了乐果之后便变得不可自拔。
  我们都知道,汉娜是一个很自闭的人,没有亲人朋友,当然也没有性伴侣。这样的一种生活环境必然造成人心理欲望的释放,她可能不容易得到爱情亲情和友情,但生理上的冲动却可以 趁机解放。一定程度上也是心理压抑的释放。而且心理上的不识字的自卑也让他对朗读产生了极高的兴趣,他想改变,但他只想听到朗读。她的那种细致、刻板的德国风格,让诚实的她也吃了苦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直逼人性最深处,法官哑口无言。让我想到了描述中日战争的话,“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灾难”。汉娜的职业精神和坦诚让我为之一颤,让我对什么是良心产生了怀疑,我们能说汉娜的罪很重吗?
  迈克受到汉娜的鼓励,自信开始萌发。“你擅长这个? 什么? 朗读呀。 我本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是爱情吗?虽然汉娜后来对成熟的迈克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但迈克始终无法迈开这一步,迈克心灵上的矛盾,让他举步维艰。迈克不敢公开他与汉娜的关系就证明了迈克在面对社会压力的无奈与“懦弱”。
  电影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看到了人生的无奈与矛盾,导演也选择了这种无奈但现实的结局。
[编辑本段]关于主演

  
  虽然女主角几易其主,但最终还是落到了导演的第一选择──凯特·温丝莱特身上。而凯特今年除了本片,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11年后再合作的《革命之路》也被誉为奥斯卡种子选手。目前本片出品方韦恩斯坦公司已经确定凯特将以“女配角”身份出征奥斯卡,这虽然给了凯特以《革命之路》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大好机会,但分票的危险也大为增加,今年究竟能否成为凯特·温丝莱特的成就之年,我们拭目以待。
  “这个角色的演绎真的很难,”凯特·温丝莱特坦言道,“饰演她的那种感觉……我已经很久没有了。而由于这个角色身份的特殊性,也让我在演戏时多了一份责任感,使我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来扮演她。”
  男主角米夏成年后的扮演者则是拉尔夫·费因斯。他在《辛德勒的名单》与《英国病人》中的精湛演出,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过由于“宁缺毋滥”,费因斯近年来银幕作稀少,《哈利·波特》系列中罪大恶极的“伏地魔”就成为了他最新的银幕代表形象,而且,(影迷们惊喜的发现)费因斯在《哈利·波特》中的演技魄力有增无减。这次加入《生死朗读》剧组也是费因斯非常愿意的,不但因为这个故事引力十足,也因为“我第一次读到剧本,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角色。”
  男主角少年时代的扮演者大卫·克劳斯也有不少发挥空间。这位年仅18岁的德国少年在众多竞争者中获得了与演技派巨星的合作机会,至今他都还兴奋得溢于言表:“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能接到这样的角色,很感谢导演能够肯定我!”而与凯特·温丝莱特的大量对手戏(甚至包括不少激情场面)也让大卫·克劳斯获益良多。相信这次的拍摄会是克劳斯一次宝贵而难忘的经历,我们也许也能从本片,看到一名青年新星的冉冉升起。
[编辑本段]花絮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对于女主角的第一选择就是凯特·温丝莱特,但凯特此时要拍摄《革命之路》,所以影片公司选择了妮可·基德曼。但当妮可·基德曼正式开始参与本片拍摄时,却因怀孕而放弃了这个角色,此时凯特·温丝莱特有了空档期,她最终正式出演本片。
  ·朱丽叶·比诺什曾被考虑过来饰演汉娜一角。但后来导演认为凯特·温丝莱特更适合汉娜的人选而放弃。
  ·本片制作人西德尼·波拉克和安东尼·明格拉都在本片完成前逝世。
[编辑本段]原声音乐

  本片的配乐是尼可·穆利(Nico Muhly)
  尼可·穆利是一位年少成名,游走于古典和流行之间作曲家、钢琴家。成长在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母亲是画家,父亲是纪录片工作者,从小就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另外作为一名别人常常另眼相看的“同性恋男孩”长大对穆利之后的音乐风格也有很大影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文文学和阿拉伯语,还是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生。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得到在美国芭蕾剧团、波士顿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莱尔学院合唱团创作和表演的机会,作品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等音乐圣地首演。他与作曲家、配乐大师菲利普·格拉斯有过密切合作并深深受其影响,还因为精湛的钢琴和钢片琴演奏技巧,为女歌手比约克的专辑《Medúlla》负责键盘和编曲,06年他更比约克御用制作人 Valgeir Sigurosson新创的厂牌Bedroom Community 旗下发行了个人首张古典音乐专辑。2008年他取代了大名鼎鼎的阿尔贝托·伊格莱西亚斯为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朗读者》一片创作主题配乐。他与电影的缘分是从2002年同一导演的《时时刻刻》开始的,菲利普·格拉斯当时凭借该片得到了奥斯卡原创音乐的提名。他还与格拉斯合作过《丑闻笔记》的配乐。
  图书.朗读者

  [1]作者:(德国)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钱定平
  市场价:¥22.00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44707923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伟大的爱情是用来唏嘘的。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不久后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汉娜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汉娜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汉娜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伯格说:因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
  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作者简介

  本哈德•施林克,1944年生。在海德堡及柏林学习法律。1992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学法学教授,并兼任北莱-威州宪法法官。又是作家,曾出版小说多种,其中以《朗读者》最为著名,是首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冠军的德国小说。
  译者简介:
  钱定平,北大本科及复旦研究院出身,治数理科学。曾游学欧美,任教于大学理学院并文学院。近年回国,潜心艺文,著书多种。自英、法、德文移译事则偶一为之,“亦如其散文小品,富韵味而含激情”。
  
媒体推荐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卡夫卡曾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朗读者》就是这把斧子。
  ——书评人 黄集伟
  沉静大气,直指人性深处。忘不了汉娜在书架间徘徊的那一幕,窗玻璃上映出书和她的影子。
  ——当当网读者评论
  欲罢不能,迅速看完。很喜欢书后引发思考的问题。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朋友,我们对故事进行了讨论。感觉很好!推荐此书给喜欢思考的读者。
  ——卓越网读者评论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李辉:揭秘“国学大师”文怀沙的荒诞人生

 查阅史料,他的罪名定为“诈骗、流氓罪”(其罪详情为: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

文怀沙
三个疑点

这些年,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之后,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生动,名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了。

在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

事实果真如此吗?

1910年出生,还是1921年出生?

近些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或演讲中,文怀沙都自称为九旬老翁,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1910年1月。但我所了解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退休,文怀沙工作过的单位与呆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1.1953年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2.约1953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任剧本编辑;3.1963年底入狱劳教至1980年释放回原单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离休。

据查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文怀沙的出生时间填为“1922年”;据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其出生时间填得更为具体:1921年1月15日;1963年12月被判劳教时,年龄记录为“43岁”,推算一下,出生时间也在1921年初。三处记录的出生时间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到一年。

当年社会,尚无六十岁退休之忧,似不必把年龄说小。与如今的讲述相比,当年相对严谨的档案记录无疑更为可信。因此,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88岁左右。

年龄虚报近一轮,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

突出的一个光环:文怀沙多次自述中称章太炎是其老师,故与鲁迅是前后弟子。

据查,1934年秋天,67岁的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但在1963年文怀沙的劳教记录中明确写到,他是“1941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如果他出生于1921年,1936年才15岁。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否继续办,文怀沙“肄业”的“上海太炎文学院”与之是什么关系,是否为同一学校?也有待考证。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应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苏州迁至“孤岛”上海。按此时间推算,当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又如何见过?

另有一个光环:相关年表写到,1928年18岁的文怀沙,“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按1921年出生计算,这一年他才7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身担此任。

由于年龄提前了近12岁,抗战期间的经历也就容易丰富得光芒四射了。如,其年表所记:“一九三八年二十八岁秋,于重庆作《听雨》诗:‘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亚子评曰‘诗出王摩诘而胜之。’”实际上,此时他还在上海念书,只有17岁,如何在重庆与柳亚子交往,得柳亚子如此嘉评?

年近九旬之翁,美髯飘动,步履轻盈,思路敏捷,皮肤滑润,已相当了不起,足可夸耀,大可不必多说一轮十二年。虚拟年龄,于天,于父母,似均为不敬。如果仅仅限于自家庭院,别说虚增十二岁,就是自称二百岁、五百岁,也是个人之事,不必较真。但是,如果以“百岁”之假,行大做商业广告之实,对消费者无疑有误导和欺骗之嫌。一旦进入文化史范畴,人际交往与学术轨迹就非一己私事,那就更有必要细加订正,予以澄清。

到底为何入狱?

文怀沙的“文革”经历,特别是多年牢狱之灾,受他的自述影响,媒体的不同版本大同小异,故事神奇,绘声绘色,被渲染为英雄般的壮举。

关于其入狱原因,一篇报道说:“文怀沙曾经在1966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老右派’,因为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了鄙视江青的话,于是被抓到秦城监狱,之后又被流配到西北。”另有一处报道称:“在1974年,文老曾被扣上‘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

这些叙述都不符合史实。

首先,文怀沙不仅从来没有被打成“右派分子”,相反,在批判“右派分子”时表现得十分积极与激烈,吴祖光先生在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过,他对在“反右”中最不能原谅的人之一就是文怀沙。剧作家杜高先生,五十年代与文怀沙同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作为“吴祖光小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而被打成“右派分子”。他回忆说:“在1957年批判吴祖光和我的大会上,文怀沙表现得非常积极,慷慨激昂。他指着吴祖光的鼻子说:‘你就是现代的西门庆,专门玩戏子。’他这是拿吴祖光与新凤霞的结婚说事。当时把我们气死了。”(2009年2月10日与李辉的谈话)

其次,所谓“1966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1974年因‘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的说法,同样不成立。

在北京文化界,知情者都清楚,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1963年年底,就已经被判处劳教。其罪名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其它原因。

据知情者回忆,逮捕文怀沙的宣判大会,1963年年底在东单的青艺剧场(90年代因修建东方广场而拆除)举行,青年艺术剧院的不少人都参加了那次大会。查阅史料,他的罪名定为“诈骗、流氓罪”(其罪详情为: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先是判处劳教一年,1964年5月正式拘留,后长期在天津茶淀农场劳教,劳教号码:23900。他从来没有关押在秦城监狱,直至1980年4月解除劳改。没有听说他的劳教是冤假错案而得到平反,但他的年表如今却写为:“1978年,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被释放。”

由此可见,“文革“期间文怀沙并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入狱,也没有被关押在秦城监狱。

关于文怀沙在“文革”中的经历,叙述得最生动的莫过于写藏锋诗“反对江青”的勇敢之举。这一故事的版本甚多,大同小异,取其中之一如下: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梁效”这个名字,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帮“四人帮”说话、发表言论、攻击对手的写作班子,正好梁效写作班子缺人手,一个朋友想要搭救他,就让文怀沙给江青写一封信,表示悔改和感恩,若能成功,这个朋友将会帮助文老结束监禁和劳改生涯,并且可以进入梁效写作班子,生活待遇也相当优厚。文怀沙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西北,希望儿子能够在绝境之中服个软。文怀沙那时正在生病,躺在炕上,望着母亲蓬乱的头发、消瘦的面容,心中万分难过,但他还是说:“妈妈,我不能写啊,我不能违心啊。”母亲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叮嘱儿子别往枪口上撞。当时文老满怀心酸地点了点头,但没过多久,文老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实在看不上眼,忍不住写下这样一首诗“沙翁敬谢李龟年,无尾乞摇女主前。九死甘心了江壑,不随鸡犬上青天。”其中每句第六字连起来读乃是“龟主江青”。当时江青看后随手就把这首诗扔到了沙发上,可能觉得没什么,这一点却被王洪文看出来了。

故事实在太生动了!无法考证其真实性。让人生疑的是,按照当时他的处境,即便真有此诗,又如何能到达江青之手?他又如何知道江青将之“扔到了沙发上”,她没有看出这是一首“藏锋诗”,王洪文反倒看出来了?

关于这一“英雄”般的吟诗行动,徐晋如先生在其博客《士林见闻录》中有云:“又谓其在狱中拒入梁效,且报以诗云……此诗每句第六字连读,则为‘龟主江青’也。据云至今悬于文家书房。然此事纯系文氏自造,卽古史辨学派所谓层累之历史也。”

我赞同徐先生的判断。

层累历史固然可以为编造者增添光环,但我们如何告慰那些在“文革”中真正受到迫害的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吗?

一个人是否为国学大师或文史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不必过于较真。的确,所谓“大师”,自八十年代原轻工部在评选工艺美术师时将名称定为“工艺大师”的头衔后,“大师”的含义已有所演变,早已失去神圣感,诚如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一般。此乃皆大欢喜、各取所需的好事。文怀沙或自诩、或被人封为“国学大师”、“新中国屈原学开创者”、“楚辞泰斗”。是否如此,学界自有行家界定,不必由我外行者评说。何况,寻遍图书馆和网上旧书店,难见一本他的学术专著,故只好放弃研究他的学问的念头。

将文怀沙称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主要依据,是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理出版过《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但是,有知情者就此发表过不同看法。

五十年代初,作家、学者舒芜先生,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一同参与了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工作。据舒芜在《老吾老》(载《万象》2008年第10期)一文中回忆,当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先生,安排编辑部同人各选一种古典名著自任整理,探索“以马列主义指导古典文学整理出版”,其主要工作是校注。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汪敬之校注)、《水浒传》(张友鸾校注)、《三国演义》(顾学颉校注)、《西游记》(黄肃秋校注)、《李白诗选》(舒芜编选校注)、《陆游诗选》(李易协助游国恩先生编选校注)等,文怀沙负责校注的是《屈原集》。

舒芜指出:“包括《屈原集》整理者文先生在内的顾、汪、张、文、李、舒、黄几位整理者,都不是作为专家被聘请来,而是作为本社编辑人员被交派下编辑任务。从时间顺序来说,他们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新中国整理某书的第一人,但这个‘第一’完全不包含价值意义,不是开辟者、创始者、奠基者的意思。”他还说:“这几本书陆续出版,除四部长篇小说外,其实都只是薄薄一本,注释完全是简单通俗式的,那时讲究普及,谈不上什么学术性。”即便如此,文注《屈原集》问世后,随即受到过其他专家的批评,而“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于文著《九歌今释》等书,柳白先生在其博客上发表“红尘过眼录之十”《文怀沙、“文革”中恐怖的“西纠”、聂绀弩、江青》,其中写道:

虽然,沙之白髯飘飘,仙风道骨之貌,极易“醉”倒某些人,但是学界知其底数的人则都明白,文的楚辞学问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

仅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屈原九歌今绎》(以下简称《今绎》)为例,即遭到诸多学者质疑。在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楚辞研究论文集》中,李一氓和黎汝清先生对文怀沙的《今绎》提出批评。

李一氓说文的“译文非常不连贯,仅是有一句译一句,前后句无照应,甚至一句中的兮字上下脱节。有些地方译者更是没有深刻的了解原文”。

而黎汝清的文章则对沙的《今译》有如下批评:“还必须指出的是,有的文法也欠通……”

上面二人所谈,均依据史实,且有当年黑白文字为证,当不谬也。

最近,我请汤序波先生编选其祖父汤炳正的书信集以备出版。汤炳正先生是真正“私淑太炎”的弟子,他的通信集中,即有写给章太炎的夫人的一批信。汤先生是学界公认的楚辞专家,曾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任会长。汤先生1988年在致汤序波的信中,这样提到文怀沙:“从报刊上看,不少人的学术成就并不大,却由于大事宣扬,名气很高。我一向反对这一套,现在看来,应当注意。你所提到的‘沙翁’,大概是指‘文怀沙’,此人学术水平不高,仅仅翻译了几篇屈赋,怎能与郭(沫若),游(国恩)二公并称呢?”

汤先生所言,与舒芜、柳白先生所述,可以帮助我们解开疑窦。

如今,口述实录盛行于各媒体报道及出版物,为历史研究、传记写作等提供了许多重要素材。但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同样让人感到忧虑。在此情形下,人们特别是媒体中人特别需要认真甄别,严肃对待,警惕一切可能的编造并以此混淆视听。

于是,草就此文,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并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

完稿于2009年2月12日,北京 (本文来源:人民网 )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James Blunt

个人经历

  James Blunt(本名James Hillier Blount,生于1974年2月22日),英国唱作歌手。凭借首张专辑Back to Bedlam,和以风靡乐坛的“You're Beautiful”为代表的单曲在2005年名声大噪。Blunt的音乐风格混合了流行、摇滚和民谣等音乐元素。除了演唱之外,他还可以演奏包括钢琴、吉他在内的多种乐器。现在他是Linda Perry创建的美国厂牌Custard Records旗下签约歌手。Blunt已经赢得了两项BRIT Awards,两项Ivor Novello Awards,并获得了06年格莱美奖的5项提名。07年他发行了自己的第2张专辑All the Lost Souls,该专辑发行一星期之内就获得了黄金销量。
  成为职业歌手前,Blunt是英国女王亲卫队中的一位军官,也曾作为北约维和部队队员被派驻到科索沃。在科索沃驻扎期间,Blunt协助无国界医师组织工作,该组织是一个提供人道主义救助的团体,以在冲突多发地区的紧急医疗救护而闻名。成为职业歌手后,他多次在个人演唱会中举行meet-and-greet(发现-关爱)拍卖活动,用拍卖所得来继续支持无国界医师组织。很长一段时间Blunt都在英国学习、生活,而现在他居住在西班牙的伊维萨岛,在那里他创作完成了第2张专辑中的多首歌曲。
  早期生活
  Blunt出生在英格兰维尔特郡Tidworth的一家军人疗养院中,是Jane和Charles Blount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孩童时期的Blunt随父亲辗转于英格兰、塞浦路斯和德国。父亲是英国空军中校,同时也是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在以上几个国家驻扎过多次。他有两个弟弟。父亲把对飞行的热爱灌注到了Blunt身上,16岁时Blunt就拿到了自己的飞行执照。Blount家族有很长的军旅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
  7岁时,Blunt进入到沃尔汉普顿的学校Elstree School学习,之后获得军方奖学金升入哈罗公学。在校期间他获得了军方提供的升入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入学名额。在大学里Blunt先是主修了航空制造工业学,随后又攻读了社会学。1996年他大学毕业,被授予了社会学理学士学位。其后他又在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军旅生涯
  自从Blunt作为歌手融入公众视线以来,几乎所有访谈节目都会报道他的军人背景,询问他的身世经历。因为是军方供其获得大学教育机会,他必须至少服役4年。起先在女王亲卫队服役期间,Blunt被任命为副官,之后在这支皇家骑兵卫队里他又晋升为上尉。1998年Blunt接到了第一份指令:带领他的中队进驻加拿大阿尔伯托的萨菲尔德英军训练单位。他们在那驻扎了6个月,任务是在作战演习中扮演敌军。
  1999年,Blunt作为北约维和部队队员进驻科索沃,时任装甲侦查军官。他和他的部队被指派到比战事前线还要靠前的马其顿-科索沃边界,在那里他们要指挥兵力、瞄准塞尔维亚的位置,为北约的投弹轰炸提供相关信息。Blunt带领第一支装甲部队进入到了普斯提那,他也是第一位进入科索沃首府的英国军官。因为在Blunt部到达前俄国军队就进驻并控制了普斯提那机场,所以他的部队被委派保卫机场前方,确保30,000名维和队员的安全。因为是现场的第一位军官,所以Blunt要负责处理部分潜在的国际暴力冲突等棘手问题。驻扎期间,很少有闲暇时间,但Blunt带着吉他,把吉他绑在坦克外面。在某些地区,维和队员们可以享受到好客的当地人民的款待,这时Blunt就会自弹自唱,进行表演。就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创作完成了歌曲"No Bravery"。
  随后对Blunt的任命包括担任设于瑞士韦尔毕耶的皇家高山滑雪队的上尉,并且最后他成了整个皇家装甲军中第一流的滑雪队员。紧接着Blunt又在伦敦的御林骑兵中服役。在伦敦服役期间内一档名为"Girls on Top"的电视节目采访了Blunt,报道了他一系列显著的不同寻常的军旅经历。作为御林骑兵中的一员,Blunt执行了多次仪仗任务。皇太后去世时的遗体停放期间,Blunt就曾在其灵柩前站岗执勤,并参与了2002年4月19日的送丧仪仗队。2000年11月Blunt延长了自己的服役时间。2002年10月1日Blunt光荣退伍。
  音乐生涯
  虽然儿时的Blunt就参加了钢琴和小提琴训练班,但他第一次真正接触流行音乐是在哈罗公学上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教Blunt学会了吉他,14岁时他就开始弹吉他、创作歌曲了。在布里斯托尔大学,他的论文题目是偶像的商品化——流行偶像的产物;论文中一个主要的例证是社会学家、摇滚乐评家、现任Mercury Music Prize主席的Simon Frith。
  2002年,Blunt复员,因而他可以继续他的音乐旅程。大约就是在那时起,他开始使用“Blunt”这个艺名,为的是可以让人们易于拼写他的名字;“Blount”与“Blunt”读音相同,这仍然是他法律上的姓氏。复员后不久,Blunt就与百代和Twenty-First Artists management签约。由于厂牌执行经理认为Blunt上流社会的嗓音是他歌唱的障碍,所以并没有确定的唱片合同。2003年初 Linda Perry刚刚组建自己的厂牌Custard Records,他游览伦敦时恰巧听到了Blunt的促销盒带,又在South by Southwest音乐节上看到了Blunt的现场演出。几天内,Perry就与Blunt签订了一份唱片合同。一个月后,Blunt就与制作人Tom Rothrock一起在洛杉矶着手灌制自己的唱片。
  Back to Bedlam
  2003年Blunt在制作人Tom Rothrock的帮助下,在Rothrock家的录音室里录制了专辑Back to Bedlam,专辑中有大批歌手帮忙和声,Blunt自己也亲自演奏了多种乐器。在洛杉矶的那段时间里,他在女演员Carrie Fisher家寄宿,他们是在Blunt前女友家中结识的。Fisher非常支持Blunt对音乐的热爱,提出了对专辑名字的建议并且提供了一间浴室让其录制歌曲"Goodbye My Lover"。Back to Bedlam最终于2004年10月在英国发行。
  当时Blunt并不出名,其首张专辑只引起了乐评界很小的关注,英国主流音乐杂志上也没有关于此张专辑的评论文章。他的现场表演大多数是为更加出名歌手的表演中担任伴奏,之后的评论中会穿插着少许对他的赞扬。当对Blunt缺乏表演经验,与听众不能保持长久联系的评论出现时,也有人说他的音乐很有Damien Rice和David Gray的感觉。2004年3月,Blunt作为嘉宾出现在Katie Melua的曼城演唱会中,Designer杂志的Alex McCann观看后写到“Blunt的优势毋庸置疑,明年的这个时候他的专辑应该排名第一,全英音乐奖和无数的赞扬都将是他的囊中之物。”
  James Blunt的音乐录影带"You're Beautiful"风靡全球,这是他的突破之作。
  "High"是Blunt在英国发行的首支单曲(与Ricky Ross和Deacon Blue共同创作完成)。但并未进入英国Top 100单曲榜,然而却被Vodafone(跨国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选做了在意大利的广告歌曲。High成为了意大利Top 10单曲,接着04、05年交接之际又被Elton John、Lloyd Cole和the Commotions选做宣传歌曲,伦敦一家名为93 Feet East的酒吧也把High定为必演曲目。2005年3月,Blunt推出了第2支单曲"Wisemen"。
  第3首单曲You're Beautiful是Blunt的爆发之作。歌曲刚一推出就排在了榜单的第12位,6周后更是势无可挡的夺取了冠军宝座。英国各电台也都大肆播放这首歌,无形中将Back to Bedlam推到了UK Albums Chart榜的榜首。大量的歌曲播送让Blunt和他的合作伙伴最终获得了Ivor Novello Award中的最广泛演出奖。You're Beautiful在英国大获成功后,接着横扫欧洲大陆,成为05年夏季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之后You're Beautiful登陆美国,经由纽约著名电台WPLJ播放,在此之前这首歌从未在美国电台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发布。秋季,Adult Contemporary, Adult Top 40,和Adult Alternative 3个电台榜单上You're Beautiful全都进入了Top 10。06年"You're Beautiful"排在了Billboard Hot 100的榜首,这让Blunt成为了近十年来第一位能引领美国单曲榜的英国歌手,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1997年。当时,Elton John凭借"Candle in the Wind 1997"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2005年12月,"Goodbye My Lover"一经推出,就占据了UK单曲榜的第4位,之后不久又攀升到了亚军位置。2006年,High和Wisemen复刻发行,Blunt在庆祝他获得了5项全英音乐奖提名、摘得最佳男艺人和最佳流行表演类桂冠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长达11个月的环球巡演。
  2005年秋,Blunt作为嘉宾出现在温弗里脱口秀和Saturday Night Live两档节目中,人气扶摇直上。05至06年间Back to Bedlam中有8首歌曲被选作了电视节目(The O.C., Grey's Anatomy 等)宣传曲、电影主题曲和广告(Hilton Hotels, Sprint telecommunications)歌曲。2007年2月,第49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中Blunt演唱了“You are beautiful”并把它献给了其后的Ahmet Ertegün(Atlantic Records旗下歌手,音乐流派为独立摇滚)。但是他没有赢得所获5项提名中的任何一个奖项。
  Back to Bedlam最终售出11,000,000张,在16个地区的专辑榜上都高居榜首。在美国,该专辑卖出了2,600,000张,有两周成为白金唱片,而在英国的销售成绩超过3,000,000张,是10周的白金唱片。Back to Bedlam是06年全球最卖座的专辑。
  2005年Blunt举行了90场现场演出,其中大多数在英国和欧洲各国展开,年底他还作为嘉宾出现在Jason Mraz的北美巡演中。2006年元月“不安于室世界巡演”悄然开始,途经欧洲各大城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此外在北美还有另外3场巡演,此次巡演于11月结束。不算受邀演唱,Blunt在06年举行的演出超过140场。Blunt很喜欢巡演的经历,他曾说这样(指巡回演出)他自己和他的乐队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去新的地方。
  然而所发行的Back To Bedlam中的音乐录影带都带有象征主义和暗色意象。High的第一支音乐录影带里,Blunt被埋葬在一片沙海之中。而Wisemen的第一支音乐录影带中,他被绑架并被当成了人质。在You are beautiful里,Blunt婉转表现了跳海自杀的意境。再次推出的High中,Blunt在森海里奔跑,而在再次推出的Wisemen里,他烧掉了一堆证件,接着浑身着火在森林里穿行。Goodbye My Lover中,他则扮演了一个第三者,想象着三角恋爱中他与另外两个人的关系。
  All the Lost Souls
  Blunt的第2张录音室专辑All the Lost Souls于2007年9月18号在美国发行,英国在此前一天推出了这张专辑。第一周,All the Lost Souls就卖出了650,000张,而在英国仅仅4天,它就创下了黄金销量。2008年1月底,英国的销售统计为600,000张,全球的销量为350,000张。06年至07年的冬季,Blunt在伊维萨岛的家中创作完成了专辑中的歌曲,而早在05-06的巡演中他就演唱了包含在All the Lost Souls中的5首专辑曲目。专辑中歌词、旋律和和声的后期制作则由Blunt的巡演乐队和制作人Tom Rothrock一并润色完成。
  他的第一张专辑没有引起太多评论性关注,但是世界各大主流音乐刊物的评论却全都汇集在了All the Lost Souls上。乐评的两极分化很明显,一些乐评家给与了该专辑严厉的斥责,而其余的评论则洋溢着赞许之情。The Hartford Courant的Eric Danton在对All the Lost Souls的评论中写道:“十分平淡,即使再奢华,硬面包还是硬面包”,滚石则评价该专辑为“易忘的情歌”。Billboard的Kerri Mason在评论中评价Blunt时写道“(他)表现出了做一个长盛艺人而不是打榜奇迹的热情和自信”,对于专辑,Mason则写道“从头至尾,没有令人不满意的歌曲”。同样热情洋溢的评论来自The Observer的Liz Hoggard,他写道“想要抵挡Blunt行吟歌者的渴望是不可能的。”尽管All the Lost Souls获得的不全是喝彩之声,但相比首张专辑,它获得的评论要远远超过Back To Bedlam。Back To Bedlam仅是在You're Beautiful获得成功后才真正引起了乐评人的关注。
  All the Lost Souls中的第一首歌曲“1973”是Blunt在Pacha有感而作的单曲。Pacha是伊维萨岛上的一家俱乐部,于1973年经营至今。“1973”成了Blunt另一首在World Singles Top 40和Billboard European Hot 100 Singles chart榜上的冠军单曲。D.J. Pete Tong制作了1973的混音版并在2007年夏季在Pacha播放了此混音版。第2首歌曲“Same Mistake”于07年12月初推出,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在UK榜单上排名57。第3首歌曲“Carry You Home”在08年3月推出,在UK榜单上排名20.
  2007年年底,Blunt与法国饶舌歌手Sinik合作演唱了歌曲“je réalise”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话题:小学寝室被褥频频自燃 疑为地下尸骨分解磷气

网易贵州贵阳网友(114.138.*.*) 的原贴:
有天下晚自习我随手把没抄完的课本扔在桌子上,
第二天早上来居然抄完了,
但是一直纳闷我蓝色的笔怎么会是黑色的字呢?而且很潦草
原来我们教室地下就是曾经的一座坟场!

网易北京昌平网友(221.218.*.*) 的原贴:
有一次考古文,我什么也不会,就开始睡觉,结果快考完了,醒来一看,试卷都答完了,还是毛笔字,哈哈,最后得了满分!!!

网易山东网友(119.179.*.*) 的原贴:
又一次早晨我来的最早,生炉子怎么也点不着火,打开卢盖看见里面伸出一直手来

网易湖北武汉网友(221.235.*.*) 的原贴:
掀起炉子,伸出一根鞭来

网易湖北襄樊网友(211.91.*.*) 的原贴:
我顺手一刀砍下那根鞭来。。。。。。。

网易山东淄博张店网友(222.134.*.*) 的原贴:
放在酒里泡了。。。

网易甘肃酒泉网友(60.13.*.*) 的原贴:
喝完捏住就去树林了...

网易浙江杭州网友(125.120.*.*) 的原贴:
在森林发现有个东西在找鞭

网易山西临汾网友(218.26.*.*) 的原贴:
有些神秘的事情,人类确实还解释不了。

网易火星网友(unknown) 的原贴:
 那东西说了句:"有些神秘的事情,人类确实还解释不了"。给我吓了一跳!

网易香港网友(61.18.*.*) 的原贴:
那东西说完了之后继续在找鞭...

网易福建泉州网友(125.78.*.*) 的原贴:
话说那东西说完后就从阴影走了出来!!!!!!

网易广东深圳福田网友(58.60.*.*) 的原贴:
一双空洞洞的眼睛死死盯着我

网易山东烟台网友(221.0.*.*) 的原贴:
看什么看!!??
老~子
上头有人!

网易云南昆明网友(116.52.*.*) 的原贴:
我回复到:妖孽,死到临头,还那么嚣张!且看我法宝,随后我掏出了《三M主义》。妖孽化成了一阵清烟。我愤愤的说:“你的主子也快了!”

网易广东汕头网友(219.128.*.*) 的原贴:
这时一个神,捧着一个红光闪闪的锤子镰刀,上面写着1997,
我一看,掉头就跑。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18.58.*.*) 的原贴:
刚跑几步,但见一人,身穿制服,曰:跑个鸟,老子是城管,看我怎么办它!

网易广东惠州网友(58.254.*.*) 的原贴:
老师一拍桌子,我醒了,原来是在做梦!而且我发现我下面没了!!!这个梦真神奇!!

网易广东深圳龙岗网友(218.18.*.*) 的原贴:
白:从此楼上成了TJ

网易山东聊城网友(60.213.*.*) 的原贴:
后来他成了一名城管

网易广东佛山网友(116.5.*.*) 的原贴:
一个用手办事的城管.

网易上海宝山网友(116.232.*.*) 的原贴:
城管不用执法棒,拿着鞭欺压市民。

网易福建泉州网友(61.154.*.*) 的原贴:
后现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网易广东佛山南海网友(121.9.*.*) 的原贴:
睁开眼睛,发现右手拿着一根鞭。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116.23.*.*) 的原贴:
什么是BIAN?

网易山东泰安网友(123.128.*.*) 的原贴:
那东西找了半天的鞭 ,最后才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鞭 ,虽然他的右手里拿着一个鞭

网易上海网友(211.136.*.*) 的原贴:
那出火机,嗖捠,打下面了。大惊哦这就是鞭啊?TMD打偏了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123.160.*.*) 的原贴:
哈哈,笑喷死我了。

网易新疆昌吉州网友(222.80.*.*) 的原贴:
结果那个东西被鞭给喷死了

网易新疆网友(120.69.*.*) 的原贴:
死了以后开始考虑,是回去抄笔记呢?还是转世做个城管?还是当一根鞭~!~!!~~!

网易山东烟台网友(221.214.*.*) 的原贴:
最后我决定去学校里烧被子。

网易山西吕梁网友(124.165.*.*) 的原贴:
于是有了这段新闻~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21.3.*.*) 的原贴:
所以有了楼上的那些高人

网易上海奉贤网友(221.239.*.*) 的原贴:
看完新闻后来盖楼,听见一SB说:所以有了楼上的那些高人。于是掏出一根鞭就开始对着这个B操。好爽啊!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121.33.*.*) 的原贴:
鞭还会动?

不动就不叫鞭了.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话题:牛奶收购价跌至1.1元 新疆奶农杀牛避风险(图)

网易吉林吉林网友(222.162.*.*) 的原贴:
我记得上学时历史课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过倒奶现象

网易陕西西安网友 [liasan614] 的原贴:
对。我记得是倒进了河里

网易广东深圳福田网友(218.18.*.*) 的原贴:
对 当时我也认为资本主义很万恶

网易上海网友(222.66.*.*) 的原贴:
当看清本质后......

网易江西南昌网友 [神州雏鹰] 的原贴:
原来我们

网易广东广州番禺网友(121.32.*.*) 的原贴:
当年很纯真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116.25.*.*) 的原贴:
现在的我们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202.173.*.*) 的原贴: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网易江苏徐州网友(121.233.*.*) 的原贴:
但我们却发现

网易广东东莞网友(116.18.*.*) 的原贴:
前面并非光明

网易陕西西安网友(210.74.*.*) 的原贴:
于是乎

网易山东临沂网友(60.213.*.*) 的原贴:
咔嚓一声

网易上海宝山网友(116.226.*.*) 的原贴:
刀子断成两节,这质量也太差了吧,天呐 这世界还有什么是真的啊~~

网易广东广州白云网友(219.136.*.*) 的原贴:
贪 官和骗 子是真的

网易江苏无锡网友(221.227.*.*) 的原贴:
那就

网易黑龙江齐齐哈尔网友(218.8.*.*) 的原贴:
...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58.251.*.*) 的原贴:
做个总结,这栋楼落成志庆~

网易安徽网友(117.57.*.*) 的原贴:
大家集体去飘唱!

网易青海格尔木网友(61.133.*.*) 的原贴:
哦泪哦泪哦泪哦泪

网易广东广州荔湾网友(61.140.*.*) 的原贴:
终于奶尽牛亡

网易上海徐汇网友(116.232.*.*) 的原贴:
我觉得我们现在还不如人家,在廉政,敢说真话等方面,我觉得现在就是FJ射会

网易四川南充网友(124.161.*.*) 的原贴:
其实有一天

网易广西柳州网友(122.13.*.*) 的原贴:
万恶的集团会

网易山东潍坊网友(124.134.*.*) 的原贴:
是真实的写照

网易湖南冷水江网友(218.76.*.*) 的原贴:
该出手就出手。。

网易四川成都网友(222.212.*.*) 的原贴:
迈向传说中的

网易广东东莞网友(116.18.*.*) 的原贴:
圣洁之地!

网易山东威海网友(60.217.*.*) 的原贴:
做干净人口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116.60.*.*) 的原贴:
梦里喝三鹿

网易广东深圳宝安网友(61.141.*.*) 的原贴:
想着藻蓝色的湖水

网易山东威海网友(122.7.*.*) 的原贴:
我哼起了腾格尔的那首经黄老歌:

网易广东广州番禺网友(218.19.*.*) 的原贴:
涛哥坐船头,人民在岸上走

网易湖北武汉网友(59.172.*.*) 的原贴:
干部们坐船头,屁民都在岸上走哦~~~~

网易广东东莞网友(119.128.*.*) 的原贴:
最后船沉了,坐船的都淹死了。

网易江苏无锡网友(117.84.*.*) 的原贴:
楼上别做梦,坐船的都穿过太平洋了。
屁民们自个想办法~~~

网易广东惠州网友(119.124.*.*) 的原贴:
ok 楼终于盖完了 全部over

网易上海网友(116.231.*.*) 的原贴:
加一层吧 求求你了~~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222.65.*.*) 的原贴:
楼上的,你们的IP已经被记录在案。请主动自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网易河南濮阳网友(125.40.*.*) 的原贴:
否则我们小心被自杀!!!!!!!!!!1

网易北京网友(123.119.*.*) 的原贴:
可怜的牛牛!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21.0.*.*) 的原贴:
牛可怜,我们比牛还可怜!!

末日憧憬,毁灭的曙光,等吧,折断极速腐朽帝国的最后一片树叶。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话题:印度穷小伙携富家女私奔 一家8口被女方家人杀害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58.61.*.*) 的原贴:
我是一个没有钱,没有后台的农民,所以不结婚,结不起,更私奔不起。现在身上还有20块,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116.7.*.*) 的原贴:
把你的电脑卖了吧

网易山东德州网友(60.211.*.*) 的原贴:
电脑现在装的还是WIN95呢

网易广东网友(120.84.*.*) 的原贴:
95要求的配置太高了,我电脑装不了,我现在用的还是DOS呢

网易广东广州番禺网友(218.20.*.*) 的原贴:
我的是无盘工作站,连DOS都装不了.

网易广东珠海网友(58.252.*.*) 的原贴:
我的是小霸王学习机!U口都没有

网易甘肃兰州网友(60.13.*.*) 的原贴:
我的是GB用的时候还要放大镜

网易北京网友 [简单ā.爱] 的原贴:
我的GB都是山寨的。。。

网易湖南湘潭网友(220.170.*.*) 的原贴:
我用的是算盘,md,网线都不知道插哪?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210.21.*.*) 的原贴:
老子的鹅毛笔现在都还在用,纯真鹅毛做的

网易广东广州白云网友(218.20.*.*) 的原贴:
老子都不有打字,就在沙滩上画

网易甘肃兰州网友(61.178.*.*) 的原贴:
老子比你们先进,用画图板上的网!!!

网易广东中山网友 [炎龍] 的原贴:
我比你们都有牛B,我是用龟板刻甲骨文来上网发言的.甲骨文是经过了易经的翻译才变成现代文给你们看的.

网易上海虹口网友(116.235.*.*) 的原贴:
我只能用绳子结几个疙瘩了,

网易山东枣庄网友(60.214.*.*) 的原贴:
你们冷不 要不我去钻个木 ?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21.215.*.*) 的原贴:
别忙,马上就要打雷了

网易山东淄博网友(222.134.*.*) 的原贴:
我的双手终于不用来走路了~~~~~~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218.107.*.*) 的原贴:
我们这还是卵生的

网易四川内江网友(218.200.*.*) 的原贴:
哈,这帮驴日的,真能整事,

网易江苏苏州网友(58.211.*.*) 的原贴:
我日, 一个霸王龙刚经过,幸好没被发现

网易福建泉州网友(61.154.*.*) 的原贴:
刚刚看到的那小猴,我都不像吃了。

网易浙江杭州网友(125.120.*.*) 的原贴:
三叶虫知道不,不知道?LOOK ME.

网易浙江台州网友(122.198.*.*) 的原贴:
吵什么,我交了3块钱只能上一个小时.

网易四川南充网友(222.208.*.*) 的原贴:
....

网易广东中山网友 [wang13005511] 的原贴:
刚才女娲还给我打电话要我帮忙捡石头,说是补天用

网易浙江温州网友(125.108.*.*) 的原贴:
哎,天怎么不见了,这些气流怎么乱翻滚,那边有个大个拿着斧子在砍什么呢?

网易云南昆明网友(222.172.*.*) 的原贴:
我砍什么还要通知你啊!!!还不快过来帮忙

网易山东网友(113.128.*.*) 的原贴:
我上网用的电脑是花了10快钱买了个计算器改的~~计算器的电池是太阳能的~~所以还省电费了

网易广东清远网友(59.32.*.*) 的原贴:
今天是第几天啊?第七天?好像要造人啦!

网易浙江温州网友(60.180.*.*) 的原贴:
靠,貌似你在公元0年出生的哦,那前面的人怎么造出来的?

网易广东广州越秀网友 [guo202001] 的原贴:
老子是火星来的。

娘的,刚才谁放的炮仗?导致了宇宙大爆炸?

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永远改变人类科学思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月12日是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200周年诞辰的日子,为此,英国将举办300多项达尔文诞辰庆祝活动。

  永远改变全球科学思想

  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永远改变了全球的科学思想,当然也遭到了人们的反对,而且反对声一直持续到今天。《物种起源》解释了物种自然选择的进化方式,也造就了2月12日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件大事。光英国就计划举办300多项达尔文诞辰庆祝活动,而在英国,达尔文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并驾齐驱,头像上了面额10英镑的钞票。达尔文生长的地方、英格兰中部城市什鲁斯伯里正在为它举世闻名的儿子举办一整月的庆祝节。再现他的部分最著名实验的永久性展览将在他的故居进行。

  更多达尔文诞辰纪念活动将在全球展开,包括8月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举办的关于进化的第二世界峰会。在澳大利亚,珀斯造币厂已开始发行一种特殊的纪念银币。就连达尔文的意识形态对手也承认他是一名伟人。反对达尔文进化论、支持《圣经》中解释的“创世纪的答案”组织的发言人保罗·泰勒说:“他显然很重要,他的思想改变了世界。虽然我们不认可他的结论,不认可他的推断方法,但他是一名细心的观察家,我们非常欣赏他。”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特殊项目主管鲍勃·布卢姆菲尔德称,达尔文非常谨慎,不光是因为他不想冒犯妻子,还因为他理解人从其它动物进化而来的概念是有争议的。他不想简单地把这一概念说成是假设,而是作为一种得到众多观察资料和事实支持的解释。布卢姆菲尔德说:“他知道他必须为自己的理论找到坚实的证据,他是最早的真正科学家之一,他准备写的所有文字都是以证据为基础。”

  达尔文手写日记将展出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心展厅展出达尔文的手写日记和他收集的数千标本。有些来自传说中他乘“贝格尔”号航船的5年南美洲之旅,旅行期间他拜访了遥远的加拉帕哥斯群岛,观察了一些生物适应陌生而恶劣环境的方式。日记中记载了达尔文极度细致的分析方法。他甚至在日记中列出了结婚的好与坏。结婚的好处是妻子会成为固定伴侣,老年时期的朋友,用音乐和娇柔的声音充满房间。坏处是结婚会让你失去自由,不能开心时疯癫地跑来跑去,不能随心所欲彻夜读书。还要拜访亲戚。必须给孩子花钱而不是买书。

  三思之后,达尔文宣布告别单身,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孤独一生,颤颤巍巍的晚年、没有朋友,没有子女的惨境摆在眼前,已经开始长皱纹了。”72岁的帕德尔称,这些日记显示了达尔文的真实个性。现为著名诗人的帕德尔说:“日记中记载着他的真实生活。他有着最惊人的好奇感。他总是在思考‘这到底怎么回事?’,好奇心塑成了他的一切。”

  曾把家人培养成研究助手

  婚后达尔文把家人培养成了他的研究助手。他让妻子对着放在钢琴盖上的一罐子蚯蚓弹钢琴,看它们是否对音乐有反应。达尔文的曾孙斯蒂芬·科恩斯回忆说,他还让孩子们把面粉撒在蜜蜂身上来跟踪蜜蜂的风行路线。但没有孩子被蜜蜂蜇到。81岁的科恩斯说:“他是史上最棒的父亲,他允许孩子参加他的研究,无论何时。”

  在家里,达尔文还是一名发明家。他给自己的椅子装上轮子以使得他能更快拿到自己的标本,看吧!嘿!现代办公椅诞生了。了解大自然工作原理的激情让他成了伦敦动物园的一名常客,在这里,他和叫做詹妮的一只猩猩成为了朋友。他送给詹妮一把口琴,拿镜子给詹妮照。他还写道,在动物园的管理员不给詹妮苹果的时候,詹妮会撅嘴生气,和孩子一样。似乎就是这些琐碎的观察帮助达尔文形成了人从灵长类进化的理论。

  伦敦动物园的教官贝基·柯尔说:“他对动物表情非常感兴趣,尤其对灵长类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相似程度感兴趣。”伦敦动物园设立了临时的“达尔文行踪”,通过动物帮助人们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柯尔称,为了确保获得他理论各个方面的物理证据,达尔文经常回到伦敦动物园。

  生命不息好奇不止。帕德尔说:“在晚年重病期间,他会看着窗外的植物,看它们屈从于光,他会想:‘这是怎么回事?’他经常在考虑各种关系,这有助于他理解自然选择。他意识到每一种群都存在与其它种群的竞争。他意识到那是物种生存的方式,因为为了获得光、水和食物,它们一直在竞争。”

  如果今天达尔文还活着,他会做什么?

  帕德尔认为,他可能会研究DNA和免疫系统,可能他大部分时间在网上度过。她说:“他会是一名电子邮件的天才。”(孝文)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一个人也精彩――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2008-12-24   来源:中国服装网
  “我把生活看做是登山,当我登上了一定的高度后,我会停下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我会继续向前看,因为我还要攀登。”珍妮弗・安妮斯顿出生在演艺世家,并继承了父亲的幽默天赋和母亲的天生丽质。她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拥有一场耗资百万美金的“世纪豪华婚典”。当一切美好都沦为曾经,Jennifer Aniston依然执着,她不断攀登,成就属于自己的演艺事业,坚信一个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演艺事业

珍妮弗・安妮斯顿
  2001年1月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7届美国观众票选奖(People's Choice Awards)颁奖典礼上,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主演的、1994年播出至今仍广受欢迎的《六人行》获得最佳喜剧电视影集,她也凭此片获得了年度最佳电视女演员奖。她还被英国《Heat Magazine》杂志评选为去年欧美演艺圈最性感的明星、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女艺人、2000年度最佳着装明星第一名。珍妮弗在好莱坞的地位和人气与日俱增,星途无限。

   演艺事业初期

  1987年毕业后,珍妮弗首相出演了几部舞台剧,其中包括《For Dear Life》、《Dancing on Checker's Grave》两年后,她开始涉足电视业,她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影集是1990年的《莫雷》(“Molloy”),此外还有电视影集《边缘》(“The Edge”,1992)、马克-琼斯(Mark Jones)执导的数字电视惊悚片《小妖精》(“Leprechaun”,1993)等。


珍妮弗・安妮斯顿杂志美图
  这时的珍妮弗是个体重达140磅的可爱胖妞,所以运气并不太好,只能接拍一些没影响的电视片。直到有一天,她的代理人告诉她:减肥,减三十磅。她才明白好莱坞需要的是窈窕淑女。在她减肥后,她的星途也随之被打开。

   事业转折《老友记》

  1994年,珍妮弗・安妮斯顿出演了美国国家电视广播公司(NBC)的青春喜剧系列剧《老友记》(“Friends”),扮演糊涂美女雷切尔・格林(Rachel Glyn)。Rachel是个人见人爱的“万人迷”,娇纵、性感,对感情问题摸不着头脑。


珍妮弗・安妮斯顿最新杂志图片
  此剧由彼得・波诺兹(Peter Bonerz)、凯文・S・布赖特(Kevin S. Bright)等执导,一经播出,广受欢迎。

  珍妮弗美丽性感的外形和幽默风趣的表演,使她成为三位女主角中最抢眼的一位,一夜之间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她那头金色的柔顺长发也成了全美女性争相仿效的发型。

  她因《老友记》中的出色演绎而获1995年美国银屏演员协会奖,此剧为珍妮弗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她也成为好莱坞备受关注的明星。

  2001年1月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7届美国观众票选奖(People's Choice Awards)颁奖典礼上,珍妮弗主演的、1994年播出至今仍广受欢迎的《老友记》获得最佳喜剧电视影集,她也凭此片获得了年度最佳电视女演员奖。她还被英国《Heat Magazine》杂志评选为当年欧美演艺圈最性感的明星、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女艺人、2000年度最佳着装明星第一名。

  1999、2002、2004年,安妮斯顿被《人物》评选为全球最美五十人之一。

  2003年,她被人物杂志评选为“最风光的明星”。 并获得了福布斯权利榜第一名,排列在诸多以电影为主业的好莱坞大牌之上。

  2005年3月,获得“年度杰出女演员奖”。

  2005年11月,获得《GQ》杂志年度风云人物奖。
   《老友记》铸造的真实友情

  十年老友记的演绎,也让六位演员有了珍贵的感情,丽莎(菲比的扮演者)说:“Jennifer是一个有着宽阔胸怀的人。她有着所有的情绪、感情和支持。甚至,即使你告诉她你不小心杀了某人,她也会安慰你:宝贝,那不是你的错。这就是忠诚,就是她对你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安妮斯顿处理事情的能力比我强,比我理智得多,她总能给人力量。安妮斯顿是个情感丰富的重情意的女人,不管怎样,她都会在你身边。” 。

  考特尼・考克斯(莫尼卡)这样评价她 “珍妮弗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我们都非常爱她。 她总是坦诚又真实的对待身边的人,而且具有演绎天赋,看她在老友记里充满灵气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她就像是我的妹妹,我欣赏这个女孩。她是我生命中的朋友!”。

  安妮斯顿和考克斯这对挚友互相扶持着走过了很多岁月,我想她们之间不仅仅只是友情,很多时候她们已形同家人一般。 考克斯的丈夫这样说。 “我妻子和珍一直都互相鼓励并支持彼此,看到他们这样使人非常窝心。”

  “珍非常棒,她温柔慷慨,是一个非常温暖而有感染力的人。她总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我想这种善良的性格是她与生俱来的。”这是扮演“罗斯”的大卫对安妮斯顿的评价。

  安妮斯顿和马修认识的比其他几个好友要早,两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相识,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出生在演艺世家,童年都有父母离异的经历,也许因为这个,两人之间走得更近些。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好朋友而已,比好朋友更亲密些,更像是红颜知己,所以他们之间也传出过绯闻。

  马修曾经说过他愿意为安妮斯顿赴汤蹈火,这里面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珍妮弗・安妮斯顿杂志美图
  在《老友记》一夜成名之后。马修有一段非常低落的时期,很多人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安妮斯顿却一直相信他支持他,陪他走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期。

  虽然安妮斯顿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但在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她也会哭着对记者说:“马修并不是真正的酒鬼,他只是太单纯了,他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希望公众能够给他一点空间。”

  在安妮斯顿的不懈努力下,马修一点点的恢复了。是安妮斯顿用友谊之手帮助了马修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 所以,对于马修来说,安妮斯顿在他的生命里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 于是就有了那句“愿为安妮斯顿赴汤蹈火”的话了。

珍妮弗・安妮斯顿杂志美图
  珍妮弗也说:“我想心中没有爱或缺少爱的人是无法知道幸福的滋味和理解它的涵义。就像没有过真挚友情的人是无法理解“朋友”的涵义一样。 在我看来,朋友是在你幸福快乐的时候会为高兴,祝福你;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在你无法摆脱困境的时候,会陪你渡过这段日子。

  这部始终在全美名列前茅的电视剧集,在1999年也有一段小插曲,主演此剧的6位主要演员:珍妮弗・安妮斯顿、科特尼・考克斯・阿奎特(Courteney Cox Arquette)、莉萨・库德罗(Lisa Kudrow)、马特・勒布朗(Matt LeBlanc)、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和大卫・施默尔(David Schwimmer)联合提出加薪要求――每人每集一百万美元。此举令制作商NBC和华纳公司左右为难,为了保住收视率,制作商答应每人每集75万美元,使此剧成为了电视史上最昂贵的系列剧,珍妮弗也取得了1530万美元的身价。
   涉足电影业

  1996年珍妮弗开始开始尝试电影表演,她的首部电影作品是爱德华・伯恩斯(Edward Burns)编导的喜剧片《爱是唯一》(“She’s the One”)中,扮演一个美丽但婚姻失败的女子(又是一个Rachel式的傻大姐)。此片是她与同为出道不久的卡梅伦・迪亚兹(Cameron Diaz)首次联袂出演。


珍妮弗・安妮斯顿活动图片
  1997年,珍妮弗第一次担纲主演了格伦・戈登・卡伦(Glenn Gordon Caron)执导的喜剧剧情片《纯属虚构》(“Picture Perfect”),在剧中扮演广告导演凯特。故事讲述广告公司中的凯特,聪明迷人而有天份,但却总升不了职。原来老板认为她未婚,责任感不够,而且还可能随时离职。凯特为了在男人的天地中出人头地,接受好友的建议,虚构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虽说凯特升了职,但谎话愈说愈难圆,还差一点失去了真爱。此剧凯特对事业感情的追求,有如珍妮弗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她也正为演艺事业的发展和感情生活而孜孜追求,因此她演来得心应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98年,在蒂凡尼・迪巴特洛(Tiffanie DeBartolo)执导的《无梦的美人》(“Dream for an Insomniac”)中,珍妮弗扮演患有失眠症的女演员弗兰基。她深信唯一能解救她的只有梦中的白马王子,但她一直魂牵梦萦的白马王子却早已心有所属。


珍妮弗・安妮斯顿活动图片
  同年,她还参加了尼古拉斯・海特勒(Nicholas Hytner)执导的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欲擒故纵》(“The Object of My Affection”),在剧中扮演一个未婚妈妈,她抛弃了孩子的父亲,却爱上了一个同性恋的室友。这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恋情,使影片更具探索性。珍妮弗具有深度的演出,使她获得了好评,并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1999年,珍妮弗在迈克・乔吉(Mike Judge)执导的《办公空间》(“Office Space”)中扮演努力与生活抗争的餐厅女服务生琼娜。接着又为布拉德・伯德(Brad Bird)执导、时代华纳电影公司出品的动画片《钢铁战士》(“The Iron Giant”)中的小主人翁欧加的母亲安妮・休斯配音。此片是根据英国诗人劳瑞特・特德・休斯(Laureate Ted Hughes)的童话书《铁巨人》(“Iron Giant”)改编而成。片中充满人性的铁巨人,描写得细腻感,再加上动感十足的刺激冒险,使此片完全跳离了迪士尼的卡通模式,赢得了观众及影评人的一片好评,并获第二十七届卡通动画最高成就安妮奖的15项提名。

  虽说珍妮弗的这几部电影作品类型多是类似《老友记》的城市爱情轻喜剧,但她甜美的外表和训练有素的演艺技能,使她有很好的戏缘,人们有理由期待着珍妮弗有个性、突破性的角色出现。

珍妮弗・安妮斯顿活动图片
  2001年,珍妮弗与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联袂出演了乔治・克鲁尼担任制片、史蒂芬・赫瑞克(Stephen Herek)执导的喜剧片《摇滚明星》(“Rock Star”),此片讲述的是一个摇滚歌星成长的故事。珍妮弗在片中改变斯文美女的戏路,扮演欧文的女友――一个颓废的摇滚女歌手,片中她与同性热情相吻,并有多场激情大胆的床戏演出。珍妮弗希望借此片突破人们对“Rachel”的程式印象,打造个人的代表作。

  今年珍妮弗的新作品 《马利和我》( Marley & Me)即将上映,这部电影由《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导演大卫・弗兰科尔指导、主角有珍妮弗・安妮斯顿和欧文・威尔逊,片中真正的主角则是一只叫马利的拉布拉多小狗。《马利和我》讲述的是一对夫妇(珍妮弗・安妮斯顿、欧文・威尔逊饰)和他们的小狗一起生活的故事。
   美丽的爱情童话

  1998年5月,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通过友人结识了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并开始了恋爱,5个月后她答应了布莱德的求婚。

  2000年7月29日,两人终于走进婚礼殿堂。在位于加州马里布海滩美国著名电视人玛西・卡茜(Marcy Carsey)的私人豪宅中,一场耗资百万美金的“世纪豪华婚典”正在举行。


珍妮弗・安妮斯顿活动图片
  面对辽阔的太平洋和美丽的景色,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型白色神圣殿堂中,身着一袭曳地的纯白丝缎薄纱长礼服的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和黑色燕尾服的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环绕着5000多支纯白玫瑰,在二百位宾客的见证下,互道誓辞,互赠信物,爱意浓浓,两位新人开始了共同生活的新篇章。

  婚后,这对好莱坞的金童玉女一直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并连续两届被好莱坞评为“最甜蜜的夫妻”。

  布莱德・彼特说:“结婚的感觉真好,娶到珍妮弗让我无比光荣。我会竭尽一切所能,来维持自己这个婚姻的幸福快乐”。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被世界影迷们称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童话故事的破灭

  在2005年1月,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与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正式宣布分居,同年3月25日,因“不可调和的分歧”为由离婚。

  8月19日二人在洛杉矶高等法院办理离婚手续。从此,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 插足的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与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的“第三者”关系变成了媒体焦点。

  接受名利场采访时,Jennifer Aniston说: “每段关系都有漩涡和波浪,有时很艰难,有时很宁静,有时充满乐趣。最艰难的时刻往往是你想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但那是可笑而不现实的。

  婚姻最神奇之处在于,在经过了那么多漩涡和波浪后,站在你身边的还是同一个人,你仍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爱着对方。每次争执,总能让你们重新相遇,重新相知,重新相爱,在婚姻中,你们再展开一段新的婚姻,如此永远延续,没有终点。这就是我喜欢婚姻的原因,也是我希望从婚姻中得到的。

  但是很不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任性的时代里,夫妻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糟糕,过不下去了’,那是最重要、决定性的时刻,因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人们自然而然就签订了离婚协议,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互相迁就、互相认错、重新证明爱情的机会,那才是最美好的。”

  她深深叹了一口气,点起一支香烟,淡定的说:“但是很遗憾,这不是皮特的婚姻观。我们的观点完全不同,若观点根本不一致,就无法勉强继续一段关系。我希望获得的是灵魂深处最忠诚的关系,但是皮特有权选择另一种形式,于是他选择分手。”

   坚定、幸福的走下去

  虽然从童话中美丽幸福的公主,瞬间跌入婚姻的破裂的万丈深渊,但珍妮弗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她说这件事教会了她很多东西,让她学会如何面对生活,坚定快乐的走下去。

   学会发泄

  当问及她是如何度过这段感情危机时,她说“那段时间感觉非常孤独,就像是在崩溃的边缘,很想大声叫出来,把所有不愉快都叫出来。所以我选择把这些悲伤的感觉发泄出来,所以我以前经常去海边,那里很广阔,又安静,我喊什么没人会听到。”

  “经过这件事我会很愿意坐下来,和在这个世界上所有遇到困难的人说:嘿!你还好吗?你下面会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去闻那些玫瑰的香味吧,然后大声地哭出来!”

  “总有一些事会给你力量。如果你没有在万丈深渊下停留过,就不会知道阳光有多么明媚耀眼。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很快就把心情收拾好,凡事总有原因的,我也说不好。” “失败之后,你总还是要再重新开始,所以,不要怕,大胆地重新来过!”她接受采访时说。

  珍妮弗・安妮斯顿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当幸福来临或已经处在幸福深处时,从来不做作也不掩饰,把幸福毫无保留的向世人展示,让大家也感受到幸福是什么样子,她对待别人永远都是那么率真和坦诚。

  她是这样一个女人,当经历了婚姻的失败和许多人的刁难,依然保持大度和坚强的面对,对过去给予足够的尊重,没有为难另外的两人;对那些几近诋毁的人,始终保持沉默,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解释。  
   知足常乐

  对于生活她说“我在哪方面都没有野心,很多人都建议我有点野心,有点竞争精神,可我都没有,我从小就不是那种一心想要赢的孩子,如果能开开心心地生活,我就知足了。”她说。 也许就是这种快乐的心态让她经过万丈低谷仍然能够泰然处之,幸福生活的原因吧。

  安妮斯顿可爱、美丽的一面: “她能从很小的事物中发觉喜悦和美丽,她能为后院里的一朵花开而兴奋不已。许多人都会雇园丁来看管自己的草坪,而她能够自己去体验这其中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她所有的朋友对她的成功和出名都从不嫉妒的原因。”


珍妮弗・安妮斯顿童年照片
   做真实的自己

  经历过如此多事情的珍妮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金・凯瑞曾经说过吗:“有些大明星你在见到他们本人后会很失望,但安妮斯顿的本色令人折服”。而且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厨杰米・奥利弗是布拉德・皮特和珍妮弗的好朋友,在上奥普拉节目的时候他也说:“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珍妮弗是什么样子,那么现实生活中她就是什么样子!”

   学会倾听

  “生活中你总要付出点东西,不能总是想着得到多少,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是件挺好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倾听别人,愿意理解别人,你们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比如你发现一个男人跟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不要惊慌,去欣赏他的魅力吧,你会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她是这么说的。


珍妮弗・安妮斯顿童年照片
   遇到Jorn Mayer

  在与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分手4年以后, 珍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新恋人――歌手John Mayer。John Mayer是个很有才华的歌手,最近有消息传他与珍妮弗即将修成正果。

珍妮弗・安妮斯顿杂志封面图片
   封面女郎

  珍妮弗・安妮斯顿一直都是杂志封面女王,她登上过无数杂志的封面,包括《人物》、《VOGUE》、《New York Times》、《 Vanity Fair》、 《Glamour》、《GQ》、《Self》、《W》、 《ELLE》、 《Allure》、《Harper's Bazaar》、《Marie Claire》、 《In Touch》
《Esquire》、《InStyle》《美国周刊》、《Inside Enterttainment》、《生活时尚》、《OK》、《明星》以及《In Touch Weekly》。每次她每次上杂志封面,都会为这些杂志带来惊人的销售量。近日珍妮弗・安妮斯顿在接受了《VOGUE》专访,并以全裸的姿态登上著名男性杂志《GQ》美国版1月号的封面。

  珍妮弗・安妮斯顿穿衣秘诀

  Jennifer Aniston的衣着妆容,甚至连她的百变发型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她在穿衣上的主要风格简单大方,而且一定会突出他一头柔顺美丽的金发。

  为了打造简约、直率的风格款式上她会选择修身效果好的衣服,她喜欢运用黑白等冷色系来打造直率的气质,当然配上一头柔顺的金发和她爽朗的笑容就绝对不会给人家留下冷美人的印象。

  她最爱选择的有线条简约、纯色系的T恤搭配各式短裙。或者用修身款的运动装,搭配牛仔帽,来打造随意运动风。

  在衣服面料选择,她喜欢贴合肌肤的纯棉面料。最简单的款式,低调的颜色,反而让她在珠光宝气的好莱坞显得更加耀眼。

   珍妮弗・安妮斯顿完美身材的秘密

  珍妮弗・安妮斯顿在刚出道的时候还是个140KG的女孩,但是为了演艺事业她很快就通过运动别成了健康纤瘦型的美女,问及其中的秘诀是她对记者说:“我每周上两三趟健身房,在教练的指导下做些柔软练习。当然我也喜欢瑜伽,它不怎么费力气,但可以帮你调整呼吸,增加身体的弹性,还可以收平小腹!” 常年的柔韧性锻炼让珍妮弗拥有了柔美的身材。

   关注慈善事业

  安妮斯顿还积极关注慈善事业,但是她在各种活动中一直保持低调,她总是认为帮助别人是人生中最令人幸福的事情,但是做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太多人的关注,曾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安妮斯顿在一家墨西哥餐厅和朋友吃饭,突然她们旁边有一位男士不慎被玉米片哽住了喉部,快要窒息了,安妮斯顿见状,冷静地上前对他展开了急救。

  急救完后,在场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不过安妮斯顿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和朋友继续聊天,就像刚才没有发生过那件事一样。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做某一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想这么做,真心地想去帮助别人。

   安妮斯顿慈善事业汇总:

  1995年刚成名不久,获邀参加艾滋病慈善机构举办的野餐会,随后开始关注艾滋病问题,多次参与艾滋病慈善救助、预防宣传活动和慈善拍卖。

  1995年至今,多次参加美国反同性恋联盟发起的相关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公平公正对待同性恋者的宣传活动中,曾大胆出现在某同性恋歌曲录影代中,扮演同性恋者。

  1996年参加“互助友爱”的慈善活动。担任“友谊之星”,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为世界上所有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关爱他们,就像朋友帮助朋友一样。

  1996年支持一家名为The Lili Claire的儿童基金会,她一直是这家基金会的支持者。同时,她还一直支持一家孤儿院,经常去看望孤儿并捐款。

  1996-1997年,开始关注女性癌症问题,为多家医疗机构捐款筹款,参与女性癌症问题的防范宣传以及救助工作。

  1998年,关注艾滋病儿童的问题,呼吁关怀爱滋病儿童,参与相关救助。

  与EB儿童疾病研究院有所接洽,随后开始关注这项疾病, 并协助处理该机构的对外相关事务。

  1999年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2000年与VOXXY网站合作,积极配合网站,向少女们传达健康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目前获得美国青少年选择奖最多的女明星,曾11次获得该奖)。

  2003年与好友,老友记里某演员的母亲一起,创办了一个关怀儿童成长健康的节目,并亲自录制该节目。

  同年9月参加由反女性暴力性侵害机构组织的义卖活动。

  并且关注女性乳癌问题,并积极参与到防范宣传等。亲自为慈善机构设计了一款胸罩,允许他们投入生产,所得收入归该组织所有。

  同年与前夫一起前往非洲,并向当地人提供帮助,但并没有公开发表任何演讲。
   姓名: 珍妮佛・安妮斯顿
  性别:女
  英文名:Jennifer Aniston
  出生年:1969年
  生日:2月11日
  星座:水瓶座
  国籍:美国
  地域:欧美
  职业:演员
  身高:165cm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
  最喜欢的衣服:牛仔裤
  最喜欢一天中的:夕阳时刻
  最喜欢的菜式:墨西哥菜
  喜欢的电视节目:医疗题材电视剧、节目、为你疯狂
  最喜欢的娱乐节目:涂鸦、打扑克
  最喜欢的自己的身体部位:手(原因:和爸爸的手很像)

   珍妮弗・安妮斯顿电影作品:

  2009年《Gambit 》
  2008年《马利和我》(Marley & Me)
  2008年《其实你不懂他的心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
  2008年《The Time Traveler's Wife 》
  2007年《Wanted 》
  2007年《The Senator's Wife 》
  2006年《无间行者 The Departed 》
  2006年《老友有钱 Friends with Money 》
  2006年《夹缝求生/拿着剪刀奔跑 Running with Scissors 》
  2006年《分手》(The break-up )
  2005年《越轨追击》(Derailed )
  2005年《流言蜚语》(Rumor Has It )
  2004年《遇见波莉》(Along Came Polly )
  2003年《冒牌天神》(“Bruce Almighty”)
  2002年《好女孩》(The Good Girl)
  2002年《全能的布鲁斯》(Bruce Almi.ghty)
  2001年《摇滚明星》(“Rock Star”)
  1999年《钢铁战士》(“The Iron Giant”)
  1999年《办公空间》(“Office Space”)
  1998年《欲擒故纵》(“The Object of My Affection”)
  1998年《无梦的美人》(“Dream for an Insomniac”)
  1997年《直到有你》(“Till There Was You”)
  1997年《纯属虚构》(“Picture Perfect”)
  1996年《爱是唯一》(“She’s the One”)

   珍妮弗・安妮斯顿电视作品:

  1998年《艾伦》(“Ellen”)
  1996年《父母们》(“Parents”)
  1994年《伯克的法规》(“Burke’s Law”)
  1994年《六人行》,亦译作《老友记》(“Friends”)
  1994年《胡乱应付》(“Muddling Through”)
  1993年《小妖精》(“Leprechaun”)
  1992年《荷曼的脑袋》(“Hernan’s Head”)
  1992年《量的飞跃》(“Quantun Leap”)
  1992年《边缘》(“The Edge”)
  1990年《库卡莫格营》(“Camp Cucamonga”)
  1990年《弗瑞斯・巴勒》(“Ferris Bueller”)
  1990年《莫雷》(“Molloy”)

《幸福结局》个人评论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片子,出人意料的精彩。纷繁众多的人物,但因为命运的交际显得并不凌乱,纵然仍然觉得影片在交代Javier与Tom的问题上有一些问题(Charly本来是带着Mamie去找Javier的,但是为什么车子到了Tom家的门口?)
Mamie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年龄的洗礼使她褪去了青春时的莽撞和躁动,变得成熟,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毕竟是一寂寞的女人,他仍然需要去Javier按摩店里接受按摩。
Javier是一个聪明的人,虽然生活拘谨舒服了一个强壮的男人,但他是聪明的,他在录像中的那段独白相当的有深度,聪明的他最终成为一个好男人。接受生活,然后享受生活,这是通往幸福的诀窍。
Jude一个悲情的角色,但是Jude并不会觉得自己的悲情,作为一个聪明的女孩她敢于接受任何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结果,正如她义无反顾的打掉孩子,义无反顾的冒雨离开一样,脆弱的她有一颗坚强的心。
电影中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Charly与Ted的分手了,当听说了Ted曾经是个花心大罗卜,并且曾一度想离开自己之后Charly决定分手了。Ted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也许这是每一个在同性爱情中处于主动的一方的最大特点,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他并没有离开Charly,但有了一次的不信任之后Charly对他失去了信心,我想这仍是一个信任的问题,Charly对他们这段感情没有了信心。对于Ted而言,分手并不是令人特别难过的事情,但他也知道一旦失去了Charly这样的人,他以后也许会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份稳定的关系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在Charly收拾行李的时候他递过去的那杯热咖啡。
这是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另一部是Shelter

幸福结局

  【中文名称】幸福结局
  【英文名称】Happy Endings
  【别 名】完美结局/皆大欢喜
  【导 演】 唐·鲁斯 Don Roos
  【主 演】 劳拉·邓恩 Laura Dern
  爱德华·弗朗 Edward Furlong
  雷·利奥塔 Ray Liotta
  汤姆·阿诺德 Tom Arnold
  莉萨·库多 Lisa Kudrow David
  Sutcliffe Carole Androsky
  杰西·布拉德福德 Jesse Bradford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投票人数少于5人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33分钟
  【类 型】 剧情 喜剧
  【分 级】 美国:R
  【剧情简介:过程荆棘,幸福终点】
  《幸福结局》由三个不同故事组成,诙谐其中,耐人寻味。
  玛丽(丽莎·库卓)最近有些“琐事”缠身,原因是遭到了某人堂而皇之的勒索。这位勒索者并非市井之徒,而是位正大光明的电影工作者尼克(耶西·布拉德福)。尼克手中的“王牌”是掌握了玛丽多年前遗弃的儿子的下落,他开出的条件则是用摄像机记录下多年后母子重逢的一幕。这时,另外一位局内人,玛丽的按摩师男友贾维尔(博比·卡纳瓦勒),也参与了进来。看来麻烦还不够多,幸福终点总是遥遥无期……
  查理(史蒂夫·库根)的同性癖好几乎人人皆知,而英俊魁伟的吉尔(大卫·萨特克里夫)则是他的同性伴侣,两人不分彼此,相交多年。他们共同的朋友帕米拉和黛安是对儿志同道合的女同性恋,这对姐妹曾极力怂恿吉尔捐赠精子,不过遭到了后者的反对。然而敏感的查理似乎对这两人这一举动持怀疑态度,他一直对两人的2岁大的儿子心存疑虑,因为这小家伙像足了吉尔,难道其中另有隐情?是解开谜底的时候了……
  朱迪(麦琪·格伦哈尔)的生活充满艰辛,自从被家人从家中赶了出来后,她选择了奥蒂斯(贾森·里特)作为自己的伴侣。奥蒂斯的父亲弗兰克(汤姆·阿诺德)生活优裕而寡聚多年,朱迪对这位有型有款的摩登人物很有好感,并孳生了某种不该有的两性念头,这有悖伦理且与爱情无关,谁知道呢,现实总是那么让人无法接受。
  【幕后故事:编导意识中的爱与性】
  唐·鲁斯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言不由衷,喜欢控制别人而又通常屈从于一些旁支末节的诱惑,不过这些人物由衷地渴望爱情与被人接受认可,这又使人物显得鲜活有感染力,更加真实。唐·鲁斯编导的作品属于少而精的那种,1998年的处女作《性的对立面》(The Opposite of Sex)问世后大受好评,被评为当时的“美国十大同性恋电影”之一,故事看似喜剧,实则是一种包装了同性恋、异性恋、悬疑话题的黑色讽刺剧,开怀大笑后才能体会到那种对美国现实的嘲弄与奚落。2000年,唐·鲁斯完成了由本·阿弗来克与格温妮斯·帕特洛联袂的爱情片《邦斯》(Bounce),成效尚可。
  此次的《幸福结局》旨在揭开生活的伪装与道德的面纱,在某种不可预知的故事中来揣摩爱情与家庭的伦理关系。“人们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弱点与不足,没人想被他人看扁了,因此,我的主人公一般都带着这种伪装的独立与自信。”唐·鲁斯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剧本在唐·鲁斯眼里是结构清晰分明,它用三段各自独立的故事展示了美国社会中十个不同人物各自的生活、爱情与家庭。这些人物性格不同,取向各异,但都对爱情锲而不舍,这也是导演心目中最最真实的一幕。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性。本片涉及的话题比较敏感,在拍摄制作尺度上却有所收敛,避免了因爱而过分性的宣泄。
  【制作花絮:电视你我他】
  丽莎·库卓是第一个被选定的演员,主要是因为导演在剧本上对她的额外偏重。就像她在没有任何主动性的情况下被从实验室带到了片场,就像她意外地邂逅了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科南·奥布莱恩,就像她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六人行》剧组,丽莎·库卓的“意外”总是那么让人羡慕,其实,与《六人行》这十年的磨练与走高才是如今的丽莎受人褒奖的根源。
  对于同时与父亲和儿子关系暧昧的朱迪一角,麦琪·格伦哈尔认同的是社会原本如此,生存是一切理想话的根本。格伦哈尔有演技,这一点导演父亲与明星母亲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哪怕这位小姐直到18岁时还为成就一名英语教师而奋斗,对演戏嗤之以鼻,不过之后的一次机缘巧合终于使她回到家族的老本行中来,仅就这一点,主演过《后天》、《高速公路》的杰克·格伦哈尔就已经很替老姐高兴了。格伦哈尔也有性感,仅凭其1米75的身高已经具备女人风情的基本素质了,何况再加上个中高手唐·鲁斯的引导就更容易施展才华。《幸福结局》后,麦琪对其中与汤姆·阿诺德老先生的激情戏赞不绝口认为是“相当有感染力”,不过这种“感染力”需要看观众的受感染程度而定。
  除去以上两位美女,汤姆·阿诺德、耶西·布拉德福、博比·卡纳瓦勒、史蒂夫·库根等个个都和电视缘分非浅——不是靠制作电视剧发家,就是靠演出电视剧出名。电视剧明星们翻身成为了电影的主打,除去珍妮佛·安妮斯顿这个例外,也就在独立电影中才能实现。
  【点评:不仅有独立,还有独特】
  独立电影的狂欢,圣丹斯电影节的期盼。1月,犹他州的“公园城”,第21届圣丹斯电影节如约举办。狂热的影迷,好莱坞的权贵,夹杂着众多外国影人与新闻记者的面孔,圣丹斯那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总能让独立制片人们满怀希望,一种类似于中大奖般地对发迹的企盼。《幸福结局》有幸成为了这种企盼的开端——成为首映影片。导演唐·鲁斯的《性的对立面》也曾在圣丹斯崭露头角。
  也许,愤怒与生命中的悲苦成为了今年圣丹斯的主题,不过,唐·鲁斯的这部新作还是带来了一缕清新,如其片名一样引入了幸福的终点。多层次多视角的角色布局,性与爱的探索,作品中带着几分尖刻而又有几分回归人性化的印迹。表演总体上具备了较高水准,丽莎·库卓摆脱了《六人行》中傻大姐的枯燥,成功表现了专横、诙谐以及真正感伤悲苦的一面;麦琪·格伦哈尔依旧保持了演技派的实力,精确展示了女性性感而脆弱的一面,似乎冷漠无情而又让人不禁偷偷侧目相对。黑暗与光明,滑稽与悲惨,《幸福结局》熟练驾驭着截然相反的故事脉络,寓意与幽默娱乐兼顾,独立的狮门公司选择了独特的导演完成了这部比较独立的电影,各大品牌网站的平均打分在6.0左右。

罗马帝国艳情史


  影评
  性
  Caligola是罗马帝国最荒淫,残暴的皇帝之一。这部史诗般的大制作影片描述了这位暴君从杀父篡位到死于乱戟之下的短暂一生,和其中所犯下的种种罪恶和荒淫。
  影片中的性的描写处于三级片与A片的尴尬之间,有整个镜头局限性拍摄作爱的整个部位,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仿佛是一种肉体上的发泄,男性在专制统治的社会中找不到发泄的地方,一种精神的压抑。有的则是整个画面用一种唯美的全镜头拍摄作爱中两个人的整个肢体,柔软缠绵。对于影片的评价是否是低级的电影,我们都有所见。
  极端反对那些反人类的电影,比如人兽交,食人,虐兽,乱伦,猥尸等等。《罗马帝国艳情史》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和阴暗,生活的变态和残暴。所以,你如果是虔诚的信仰爱好者和道德守望者,请不要观看,以免玷污了你纯洁的心灵。如果因为看了这些电影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或者进了班房,请出来后不要抱怨黑脸。这只能怪你自己活该。
  整部影片中的人物几乎是裸体上阵,罗马服饰典型的以温克尔曼式的唯美主义标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剪裁,轻薄短小的上衣在前胸交叉,系出性感腰身曲线,在露与不露间,性感魅力自然流泄。在整个影片中女性的胸部随处可见,或隐约,或暴露。在整个影片中男人和女人作爱,女人和女人作爱,最先触摸的都是女性的胸部。很多情色电影的拍摄一般都是从女性的胸部下手,到底是情色电影还是色情电影,关键在于导演的审美取向。
  关于突出人体美是否会激起情欲的问题,西方学者大都持否定的态度,即认为人体美和其他美的形式,内容一样不会激发人们的情欲。这一结论是基于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黑格尔认为,应该将美与欲望严格区分开来。美是靠心灵去把握的,不会激起情欲。只有低级的感性把握才会激起情欲。单纯的感性把握是根据自身个别的情趣和冲动去感知和对待审美之对象,利用它,吞噬它,牺牲它来达到满足自我的目标,而心灵把握是以思考者的身份,用普遍的观念来认知和对待这些外在的事物,让审美之对象独为自由地存在.譬如人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就是如此。(《美学》第一卷)库中则说得更具体,他认为美是一种特殊情绪而不是欲望需求。他指出:“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比方一个美女,她愈是长得美丽,人们愈是见了品格如此高贵的造物,他们的肉欲必然愈加受到一种优美娴雅情感的调和,有时甚至被无私的崇拜所替代。”他认为,假如美女会唤起肉欲,“那你就不配欣赏美。”(《论美》)
  但是,黑格尔和库中的观点若机械地移植到人体美的各种解释上,那就显然有些牵强附和。因为如果将人体当作美或者艺术品来观赏,尤其将异性人体当作美或者艺术品来观赏,很难绝对排除欲念的产生。某些人体雕塑,人体绘画,人体摄影以及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某些涉及情欲,爱欲的描写,甚至某些类似人体形态的描绘,都完全可能在给欣赏者以美感的同时,引起他们的情感冲动和生理反应。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人体美的特殊性和人体审美经验的特殊性。这种情感冲动和生理反应往往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冲击力,干扰乃至破坏欣赏者对人体美的观赏。在欲念和观赏的两军对垒中,观赏并不总是占据上风的。正是这种对峙才形成审美心理的漩涡和张力,使欣赏者感到内心在一直不断地颤动。西方哲人在夸大美的同时,显然将它概念化,抽象化。然而,既作为审美客体又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并不是概念和抽象符号的化身。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先让所有的欣赏者的情感,精神和意志都经过纯净的过滤,然后再投入人体审美的观赏世界。世上没有一座能够制造出一种概念化,抽象化活人的炼狱。因此,在影片中突出人体曲线和人体性感部位的做法很难摆脱“激起欲念”之嫌。
  关于《罗马帝国艳情史》到底该归于情色片还是色情片的争论中,没有人可以有肯定的态度。如同,在夏天的晚上,你的屁股被蚊子叮了一口,奇氧无比,你对别人抱怨。那么,旁观者是应该说蚊子变态,还是应该说你变态,这都无从说起是一样的道理。
  恐怖
  Caligola的残暴在整个影片中都在弥漫,从最先的杀夫夺位开始,黑色的纱巾包裹着老恺撒苍白的脸,以至于被黑色纱巾勒死后永远不会再闭上的嘴,为了权利父子残害。
  在老恺撒的行宫里出现的侏儒,长着三个头的怪物,隐寓着在古罗马时期皇帝生活的堕落,肮脏,不免有兄妹间的乱伦,Caligola与他的妹妹朱西拉就是一个典型,在他当权的时候,他要把自己的亲生妹妹立为皇后,整夜的与自己的妹妹同床。
  把人埋在地下,只露出脑袋,用收割机一样的东西把人脑袋扫飞的情景,黑色的沙石地,红色喷溅出来的血液,看着这样的镜头,我的骨头在吱呀作响。
  在制裁喝酒的士兵的时候,老恺撒用的残忍的方法,直到我看见那个士兵的肠子和酒以及雪一起从肚子里溢出的时候,我真的想把出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在制裁国会议员的时候,从人的肛门开始用刀刺进去,一步一步的直到尖刀刺进人的心脏,刺穿,直至死亡。
  残酷的专制统治,残暴的皇帝,当人性被权利压抑到一定的程度,就演变成心理的变态。
  残酷的专制统治
  古罗马的专制统治,在一幕镜头里有强烈的表现,并带有强烈的黑色幽默,在罗马的市集上人民在演出一幕街头话剧,一个塔型的木头架子,最底下一层跪着的是奴隶,在奴隶上面一层是人民,在人民上面一层是士兵,在士兵上面一层的是人民代表,人民代表上面的是国会议员,最上面的当然是恺撒,最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女疯子,用蹩脚的唱腔对扮演恺撒的人高唱着:我是恺撒的妹妹朱西拉,让我们再作爱吧。荒谬到了极点。
  Caligola在议会在给议会文件盖印的时候,反复重复这一句话:我恺撒是人民和议会的统治者。
  他一开始的是一个可以把别人的生命掌握在手掌中的国家统治者,肆意杀人,换着不同的方式摧残别人的肉体,别人新婚的妻子,他也掌握着处夜权。
  当朱西拉在死亡的边缘痛苦挣扎的时候,他还信奉太阳神。当朱西拉死去的那一刻,他对神也不再景仰,他疯狂的把太阳神像砸碎,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所有的人都说:我是恺撒,我就是神。
  爱
  可以说Caligola与朱西拉之间存在爱情,但,也是在世俗眼里畸形的爱情。影片的一开始,Caligola与朱西拉穿着简单的白色丝麻的衣服在田园间相拥嬉戏,美丽的如同一幅画面,那时的Caligola没有成为恺撒,他也是个纯真的少年,只想着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当老恺撒把他叫到自己的宫殿里,让他跳蹩脚的舞蹈,并且告诉他:我现在是恺撒,我统治这个世界,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感情,生在帝王之家,为了权利,父子可以残害,兄弟可以互相撕杀。Caligola开始怀有欲望,他的目的开始明确,他要当恺撒。每个人的欲望一旦膨胀到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时候,欲望就将是自残的工具。人性的爱也将不负存在。
  朱西拉对Caligola的爱是整个影片中唯一给人们一点纯洁感情的遐想,当Caligola得了严重的风寒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将死去,Caligola自己对自己也没有了任何希望,他开始立遗嘱。只有朱西拉对他没有放弃,她抱着Caligola说:小皮鞋(朱西拉对Caligola的呢称),一切都会好的,我在这里。奇迹出现了,Caligola康复了,他又开始继续残酷的专制统治。
  Caligola是比任何一个人都爱朱西拉的,当朱西拉死去了以后,他一边边的亲吻她的身体,并且为了朱西拉的死下令全国哀悼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不可以笑。
  我想如果朱西拉还活着,也许可以使Caligola再做一个正义和声张和平的皇帝,朱西拉过早的死去也注定了Caligola最后被刺的短暂命运。
  每个人本质都不坏,只能说他短暂的一生只因他生在一个帝王之家,注定了他的残暴和淫乱。
  评介:不能简单地以三级片来欣赏这部反映凯撒之子的荒淫史。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摄影师拍下罕见茶隼因饥饿伏击猫头鹰照片(图)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21.215.*.*) 的原贴:
猫头鹰那么胖还打不过那么小只鹰啊???

网易江苏无锡网友(58.214.*.*) 的原贴:
角马那么大能打过豺狗么

网易江西吉安网友(218.95.*.*) 的原贴:
真不会比喻,角马是吃肉的么.
这就像豹子和狮子对打

网易山西太原网友(123.175.*.*) 的原贴:
狮子还怕豹子?

网易山东东营网友 [13465469546] 的原贴:
豹子还怕狮子?

网易北京西城网友(123.116.*.*) 的原贴:
豹子当然怕狮子,尤其是公狮子跟老虎单打独斗都是胜者呢。豹子是速度取胜,然后食物带上树,一只成年豹子跟鬣狗打可能会有赢的胜算,但如果豹子带了孩子的话,豹子就危险了。

网易海南海口网友(220.174.*.*) 的原贴:
胡说八道,老虎对狮子的搏斗中胜利更多,自己到优酷优兔笔上看视频,颠覆一下你知道的传说。

网易青海西宁网友 [keeking_89] 的原贴:
我想知道楼上在和谁说话

网易湖北武汉网友(219.140.*.*) 的原贴:
同问

网易四川乐山网友(218.89.*.*) 的原贴:
楼上:......尤其是公狮子跟老虎单打独斗都是胜者呢。......
楼下:胡说八道,老虎对狮子的搏斗中胜利更多,......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116.199.*.*) 的原贴:
为什么说虎打得赢狮子?
1.虎是世界是最大的猫科动物!这点不是很重要,很多人说雄狮很大呀......其实你去动物园看就知道了,东北虎比雄狮大多了,只是雄狮跟母狮比起来大了显得而已.
2.这点更重要,虎是独居的,狮子是群居的,这就锻炼了虎的单打独斗的能力,一个老虎随便就单挑一只牛,但一只雄狮见到一只牛往往不敢上.

网易四川网友(222.215.*.*) 的原贴:
你们跑题了...

网易浙江杭州网友(218.109.*.*) 的原贴: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虎与狮的生活区域不重叠的.所以在自然界中是看不到虎狮相斗的.
但如果有人吃饱了没事做,把老虎与狮子放在一起,单挑往往是老虎取胜.

网易广东广州天河网友(58.62.*.*) 的原贴:
有人参战老虎狮子豹子都得变美餐与皮大衣,写给楼上

网易安徽合肥网友(220.248.*.*) 的原贴:
印度有老虎也有狮子,而且目前亚洲狮群不断迁徙,已经进入了老虎的领地,但是老虎在体重上对雄师有大约50公斤的优势,而亚洲狮群中的雄师在非发情期是独处的,曾经发生过老虎杀死落单的雄师事件。

网易四川南充网友(221.10.*.*) 的原贴:
动物园中东北虎打死雄狮我相信,但自然界中,老虎绝对不可能战胜狮子,我不相信狮群会因为老虎而迁移,老虎遇到狮子通常都是一虎遇上群狮,狮子还怕?

网易广东深圳罗湖网友(121.35.*.*) 的原贴:
那你是没遇周老虎才这么说..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61.129.*.*) 的原贴:
同志们:是瓜贵还是兔子贵?

网易新疆乌鲁木齐网友(124.117.*.*) 的原贴:
楼上的厉害还是楼下的厉害?

网易福建泉州网友(117.28.*.*) 的原贴:
网易广东深圳罗湖网友(121.35.*.*) 的原贴:
那你是没遇周老虎才这么说..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61.129.*.*) 的原贴:
同志们:是瓜贵还是兔子贵?

网易福建福州网友(59.56.*.*) 的原贴:
来来来.买虎的点支持~买狮的点反对.看好了~买定离手~

网易重庆网友(219.151.*.*) 的原贴:
买老虎 20两

网易上海网友(58.246.*.*) 的原贴:
现在非洲也有老虎了,那个探索频道有播放的~

网易天津网友(125.37.*.*) 的原贴:
你们真的是闲的没事干了,老虎和狮子在一起都出来狮虎兽了,再让你们得瑟几年,估计新品种又出来了
有空回家去培育下一代,老虎狮子哪个和你打都能赢,你们不是泰山

网易广东广州黄埔网友(58.62.*.*) 的原贴:
斗兽棋里,为何象吃狮,狮吃虎呢?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218.28.*.*) 的原贴:
斗兽棋里,我们这为什么是虎吃狮啊 。。。。。。。。。。。。。。。

斗兽棋里,我们这为什么是猫吃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