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在公共场合阅读的潜规则

方奕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

最近我在读《庄子》。每每跟人提及这件事,总是换回一个诧异的眼神,有时候还会被问上一句:你怎么了?
相信我,这东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文字流畅洒脱,思想博大精深。

于是我痴迷地白天读晚上读,甚至尾号限行那天上下班的地铁上,也站在车厢里捧着书闷头读。朋友见状好心暗示我:这书,不宜在公共场合看,以免遭人侧目。

这倒是提醒了我。后来我留心观察了一下,果然,周围人的目光会下意识地扫过来,瞟两眼书,抬头看我一眼,偶尔还会有个意味深长的叹息,仿佛可以在这片刻的一瞥中,瞬间判断出我的性情品位。

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既然在公共场合阅读事关形象,那什么样的内容是“安全”的呢?

我躲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偷眼望去,看报纸的是多数。不得不说,都市报确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个人正举着报纸读得津津有味呢,旁边探出三四个脑袋来蹭着看,这客观上造成了报纸阅读率的成倍增加。这个时候,社会新闻、股票基金、体育文化消息甚至娱乐八卦都是尚可的选择,大众化,不会让人觉得该读者是个怪胎。

看杂志的也不少,衣着入时的养眼靓妹捧着本最新版的时尚杂志,确实是车厢里的一道风景。服饰、美容、发型、旅游、美食,统统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然阅读,这些内容都是给气质形象加分的。可每本杂志后面总免不了几页的两性话题,一定要装作不经意地匆匆翻过去,私房话还是留着自己一个人回家慢慢看吧。

学生模样的人手里拿着课本或者习题,会给人留下勤勉的印象:看现在学生真辛苦,坐车还不忘学习!我就亲眼见过一个中学生在地铁里做英语选择题,同车的乘客望着他啧啧称赞。

最拉风的是某些白领,拿着一摞A4纸看得头也不抬,上面全是英文,不知道是产品介绍还是公司文件,偶尔还会勾勾画画,显得这叫一个超凡脱俗啊!旁边的人投过来的目光里带着艳羡,似乎这就是华丽的高尚生活模板。

至于捧着本书看的,绝少。

曾经看到过一条新闻,陈丹青和梁文道谈论读书话题。陈丹青说,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公交系统,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几乎一半人都在看书,而不是看报纸,有的时候满车厢的人都在看书,像课堂一样。梁文道则说,在香港,途中读书的人会让人有点奇怪。比如搭地铁,如果拿着本书看,你就是这个车厢里面最怪的人。别人会觉得你怎么那么怪,为什么会看书?但是反过来,你要拿一个文件或合同很认真地看,这就是很正确的。你可以在地铁里面看东西,但必须是跟生意有关的。

只是说事,不做评价。

没有评论: